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章 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座名叫“心壁禪寺”的廟宇,它隱匿於層巒疊嶂的山林之間,雲霧繚繞,恍若仙境。

這裡有一位名震四方的禪師,法號“壁心”,他禪功深厚,智慧如海,前來求道者絡繹不絕。

壁心禪師身材瘦削,面容慈祥,雙目如炬,彷彿能洞察人心。

他常年穿著一襲灰布僧袍,腳踏草鞋,行走于山林之間,行止之間流露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他的話語不多,但每一句都蘊含著深邃的禪意,讓人聽後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一日,禪寺中來了一位年輕的求道者,名叫子虛。

子虛年方二十,眉清目秀,卻面帶愁容,似乎被俗世的紛擾所困。

他跪在壁心禪師面前,雙手合十,懇求道:“大師,我心中有萬般苦惱,無法解脫,請您指點迷津。”

壁心禪師微微一笑,指了指寺廟外的一座峭壁,說道:“子虛,你看那峭壁,它佇立千年,歷經風雨,卻巋然不動。你能做到像它一樣,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嗎?”

子虛聞言,若有所思地望向那座峭壁。只見它高聳入雲,壁立千仞,彷彿一位沉默的守護者,任憑風吹雨打,始終屹立不倒。子虛心中一動,彷彿有所領悟,卻又覺得似懂非懂。

壁心禪師見狀,便讓子虛留在禪寺中修行。

每日清晨,子虛跟隨禪師一同打坐誦經,參禪悟道。他們或在山間漫步,或在溪邊靜坐,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聆聽萬物的呼吸聲。

漸漸地,子虛的心境開始發生變化。他學會了放下心中的雜念,專注於呼吸與感知。

每當他閉上眼睛,就能感受到自己與大自然的融合,彷彿成為了山的一部分,水的一部分。他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平靜,彷彿一潭清澈的湖水,波瀾不驚。

然而,修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一日,子虛在山中遇到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她眼眸清澈,笑容甜美,讓子虛心生漣漪。他發現自己開始思念起這位少女,心中的平靜被打破,煩惱再次湧上心頭。

子虛感到困惑不已,他找到壁心禪師,訴說了自己的苦惱。禪師聽後,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子虛,你可知心如牆壁,可以入道?你的心就像一面牆壁,只有當它堅固無比,才能抵禦外界的紛擾。你現在的心,還不夠堅固啊。”

子虛聽後,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自己之前的修行還不夠深入,心境還不夠穩定。於是,他下定決心要更加努力地修行,讓自己的心變得像峭壁一樣堅固。

接下來的日子裡,子虛更加刻苦地參禪悟道。他不再被外界的誘惑所動搖,而是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修行中。

他時常獨自一人在峭壁下打坐,聆聽風的聲音,感受峭壁的堅韌與沉靜。

終於有一天,當子虛再次坐在峭壁下時,他感到自己與峭壁融為一體。他的內心變得如牆壁般堅固,外界的紛擾再也無法動搖他分毫。

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與喜悅湧上心頭,彷彿自己已經融入了宇宙的懷抱。

這時,壁心禪師出現在他的面前,微笑著說道:“子虛,你已經做到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你的心已經變得像峭壁一樣堅固,可以抵禦一切誘惑與困擾。你已經踏入了道的門檻。”

子虛聽後,感激涕零。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多謝大師指點迷津,讓我得以解脫。”

從此以後,子虛便留在了心壁禪寺中,繼續修行悟道。他的心境越來越平和,智慧也越來越深邃。他成為了禪寺中的一位高僧,前來求道者絡繹不絕。

而心壁禪寺也因為有了子虛這樣的高僧而名聲大噪,成為了修行者們心中的聖地。在這裡,他們學會了如何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