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部分

此論衛氣出入於分肉募原之氣分。夫衛者陽氣也。主外而夜行於陰。衛者濁氣也。注陽而復貫於脈。

此應天道之營運。無往而不遍者也。

黃帝曰。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邪氣留於上 。上 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久留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 焦同)

此言衛氣留於上而不行於上。則卒然多臥。蓋身半以上為陽。身半以下為陰也。非常經者。非一日行於陽。夜行於陰之經常出入。此因邪氣留於上焦。則上焦閉而不通。飲食於胃。則中焦滿實。以致衛氣久留於下之陰。而不能上行於陽。故卒然多臥也。

黃帝曰善。治此諸邪奈何。岐伯曰。先其臟腑。誅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

先其臟腑者。先調其五臟六腑之精氣神志。誅其小過者。去其微邪也。後調其氣者。調其營衛也。必先明知

其形志之苦樂。定其灸刺熨引。甘藥醪醴以取之。蓋志者。精神魂魄志意也。形者。營衛血氣之所營也。故志苦則傷神。行勞則傷精氣矣。

卷九

癰疽第八十一

屬性:黃帝曰。餘聞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 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於絡脈皆盈。乃注於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周有道理。與天協議。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瀉則不足。疾則氣減。留則先後。從實去虛。補則有餘。血氣已調。形氣乃持。餘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有遠近。何以度之。可得聞乎。岐伯曰。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 不成。五穀不殖。徑路不通。民不往來。

巷聚邑居。則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夫血脈營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

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洩瀉。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營。經脈敗漏。燻於五髒。髒傷故死矣。(泣澀同)

此篇歸結首章之義。蓋人之血氣流行。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晝夜環轉之無端也。一息不運。

則留滯而為癰為痺。故聖人立九針之法。所以治未病也。若積久而成癰疽。則多不治之死證矣。夫營衛血氣之行。皆

從內而外。應寒暑往來。經水流行。皆從地而出。帝復論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 谷而滲孫脈。從孫脈而注於絡脈經脈。是從氣分而注於經脈之中。乃從外而內。

應天道之營運於外。而復通於經水之中。人與天地參也。故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合紀。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人之血氣猶然。夫血脈營衛。周流不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如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歸、還也。蓋營行脈中。衛行脈外。交相逆順而行者也。營血留泣不行。則衛氣亦還轉而不得復反其故道。故癰腫也。骨空者。節之交也。癰腫不當骨空之處。則骨中之邪熱。不得洩瀉矣。血枯而經脈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營矣。經脈外絡形身。內屬臟腑。經脈敗漏。則燻於五髒。髒傷故死矣。

黃帝曰。願盡聞癰疽之形。與忌曰名。岐伯曰。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為膿。膿不瀉。

塞咽半日死。其化為膿者。瀉則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

夫皮脈肉筋骨。五臟之外合也。而臟腑之血氣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