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把太上皇和太后去遼東當回事,就當他們去郊遊。
當使者?
笑話,大梁國何曾派過使者去遼東?真要派也不會挑太上皇去。
去前線?更是笑話,太上皇也只能和太后互毆兩下,去那,沒準一看軍營陣勢就嚇暈了。
顧斯年早就八百里加急給韓大將軍說了,太上皇去了給他找個地方打獵,太上皇要說什麼先答應,之後該咋辦咋辦,他要是問,就說朝廷來信如何如何吩咐。
太上皇不這麼想,覺得自己身負重任,帶著汝南郡王,還有一幫十五六、十七八的年輕人,為首的是蔡康輝和劉燦。
就是沒想到出了城門,慶王爺帶著他胖孫子等著。
太上皇無語,他可不是去郊遊,是去做大事。
陳泰挺著胸膛,快把衣服撐破,一臉的興奮,這可是他撒潑打滾爭取來的機會。
祖父說你別去丟人,他說留在京裡就不丟人了嗎?
還是大伯說去吧,最好瘦個三十斤回來。
陳泰偷偷給劉念巧說了,走了一段路,劉念巧帶著一個丫鬟站在馬路上等著,陳泰爬下馬車屁顛屁顛的跑過去,拉著劉念巧的手上了馬車。
顧心柔掀開車簾看著這一對胖情侶,說道:“這要是回來帶著一個,你說慶王爺會不會罵街?”
太上皇問道:“帶誰?帶個女韃子?我打不死他!”
顧心柔放下車簾,白他一眼,“帶個小人回來,一家三口。”
太上皇明白了,笑道:“那慶王堂叔樂還來不及,又不是在國喪期間,兩人定了親事的,不是壞事。”
吳姨娘也坐在馬車裡,她是看看太上皇,又看看太后,不知道他們是這麼相處的。
她在王府十幾年,見太上皇和太后同時在場一年也就見一次,二人都是端端正正,那會兒的太后很少說話,平時她們當姨娘的也見不著,說實在的,見趙嬤嬤都比見太后多。
顧心柔其實想和吳姨娘坐一輛馬車,體會體會小妾給主母按肩膀揉腿的享受,可是太上皇非要擠進來,她那就不能斜躺著,只能端坐著。
廣陵長公主一起來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她讓顧心柔上了她的馬車,說道:“二嫂真是的,還真把那個姨娘帶上了。”
顧心柔說道:“我不帶上她,難道還讓我伺候你二哥?”
在古代,這個伺候不僅僅是陪睡,要打理丈夫生活中的一切。
有人要說那下人是幹什麼的?
有些事下人做不了,就比如穿衣服換衣服,倒不是男人沒手沒腳或者是癱瘓,而是你沒看電視劇,男人穿衣服換個衣服旁邊都要有人給他幫忙。
顧心柔可不想自己幹這些事。
說實話,這些是現代人是享受不到的,包括她自己,要穿衣服,丫鬟已經把衣服拿起來,袖子拎起來,你就伸胳膊就行了,要下床,鞋子都是丫鬟蹲著給你穿。
身邊近身伺候的,你一個眼神兒別人都知道你要幹嘛,吃飯你:()穿成中年王妃,颯爽才是我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