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例數大清從順治朝開始的舞弊案,康熙年間,雍正年間,乃是乾隆年間。有錄取者多為官宦子弟的案子,有鹽商人家子弟科舉無有不中的例子。這樁樁件件,說的清清楚楚。
末了,他問說:朝廷重法之下,為何還會如此猖狂,屢禁不止。查出來的有這麼些,一些小地方差不出來的又有多少?多少人皓首一生,邁不過那個坎兒。是人無用?亦或者是家世無用?那為何朝廷嚴律之下,還有人以身犯險呢?因為包庇。為何要包庇呢?因為要代代為官位宦!他們為什麼能做成呢?因為考試不透明,因為給的暗箱操作的機會太多了。
而同一時間,紀昀那邊接到一封無名氏的投稿,一樣是針砭考試制度的。
紀昀過來問,四爺掃了一眼,「登!」
等人走了,林雨桐才問說:「是弘暉乾的?」
四爺便笑,「這一層窗戶紙不高捅破……」畢竟官場上科舉出身的才是正途。自己不能一邊用人家,一邊在人家身後給捅刀吧。考試制度有問題,這個弘曆不會說,自己暫時也不能動。那麼誰來捅破這一層窗戶紙呢?
用那些讀書人去捅窟窿,借力打力,才是最好的法子。
弘曆該頭大了!
乾隆確實是頭大了,一早起來就看到每日一刊,臉都黑了,「這事唯恐天下不亂!」
他覺得亂,但那麼多的讀書人看了,卻覺得好!對嘛!就應該公平公正。舊學很多東西做不到公平,文章之事,沒有評判標準。往往考官的喜好便是標準。但是新學不一樣呀,新學很多東西能促進極大程度的公平。那數科考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對就是不對,你就是貴為皇子,依舊不對。
為什麼要拿皇子舉例子呢?因為五阿哥不想要旁聽的身份,憋著勁兒要考一次,在旁聽了那麼多次課程之後,他還是烤糊了。因為課程跟不上,很多東西他就是沒接觸過。導致後面的課一直聽得是半迷糊的。他烤糊了,別說弘曆了,就把四爺也氣的夠嗆。人家書院的幾個先生拿著卷子來問四爺,「您看,這是錄取呢?還是不錄取呢?」
不錄!不達標錄什麼呀?不夠丟人的呢。
然後這事就給傳出去了,四爺和書院沒給傳,但是乾隆那狗慫脾氣,加上皇后的推波助瀾,這事咋可能傳不出去。於是,就給書院這邊刷了一大波的贊。
什麼是公平?
考題不容易叫人鑽空子就是公平,執行的人只以卷面說話,這就是公平。雖說不是絕對的吧,但是……總比科舉叫人看不見深淺好些的吧。就像是這種連答案都給你貼出來的,那你對照區,你自己考的好壞,你自己個沒數嗎?
於是,這又提到了,新學好。新學該作為考試的科目,而舊學不是說要摒棄,我們可以學啊,甚至可以考,那是不是能把這東西比例放小一些呢?
朝中那些大人能答應才見鬼!
這就免不了要扯皮。但只要有的扯,扯上那麼年,或是搞個試點嘗試個年,這就是進步。
弘暉只管點火,在這事上他不控制,就得這麼燒,不盡要燒,還得不停的給裡面加柴火,叫這火不滅了才好。
尹繼善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回京,並且求見四爺的。
這位科舉出身的滿人身份很給他添彩,可這次回京,好似他的科舉也是走後門考下來的一樣,叫人很有些不舒服。可偏偏的,他家兒子卻是新學的極力擁護者。父子倆匆匆的見了一面,差點在家門口吵起來。
不過來見四爺,他有更重要的事,倒是沒有再提這個學那麼學的。
兩人關在屋裡,談了很多福建和tai彎的情況,這才此想起來:「主子爺,奴才這回回來,給您帶好東西了。」
結果尹繼善帶來的是個英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