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賞析:
一、原文釋義:
唯有那些離家在外為官的遊子,才會對節氣物候的變化感到特別的驚心。遼闊的大海之上,雲霞絢爛,曙光初現;江南大地,梅紅柳綠,春色彷彿由南向北渡過江來。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歡快地啼鳴,明媚的陽光使綠蘋的顏色愈發鮮豔。忽然聽到您吟誦這古樸的曲調,勾起我的歸鄉之思,淚水幾乎要沾溼了衣巾。
二、詩篇背景:
此詩約作於武則天永昌元年(689 年)前後,當時杜審言在江陰縣任職。他身處江南異鄉,與好友陸丞一同出遊賞春,陸丞先作了一首《早春遊望》,杜審言依韻和詩,寫下了這首抒發自己宦遊江南的感慨和濃郁思歸之情的動人作品。
三、賞析分享:
1. 獨特視角開篇:詩以“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開篇,這獨特的視角如同一把銳利的劍,瞬間刺破了尋常的表述。“獨有”二字,強調了宦遊之人這一群體感受的獨特性,他們在漂泊中對周圍環境的變化格外敏感;“偏驚”則以強烈的情感色彩,突出了對物候更新的驚詫。這種開篇方式,不僅奠定了全詩感慨深沉的基調,如沉重的鼓點敲響了離鄉者內心的哀怨,更以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迅速抓住了讀者的注意力,引發對下文的急切期待。
2. 春景描繪生動:“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兩句,詩人以如椽大筆繪製出一幅宏大而又細膩入微的春景圖。雲霞從浩渺的海面上蓬勃而出,絢爛的色彩與初升的曙光相互交織,彷彿大自然在這一刻傾盡全力展現其壯美。江南的梅柳,帶著盎然的春意,跨越江河向北蔓延,那是生命的力量在無聲地傳遞。這兩句透過視覺形象的精妙描寫,不僅展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與絢麗多姿,更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能嗅到春天的芬芳,感受到春風的輕撫。
3. 細節展現生機:“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進一步從細微之處展現春天的盎然生機。溫暖宜人的氣息,宛如溫柔的使者,急切地催促著黃鶯歡快歌唱;晴朗明媚的陽光,如同神奇的畫筆,輕輕一轉,就讓綠蘋的顏色變得更加深沉濃郁。“催”和“轉”這兩個動詞的運用,猶如畫龍點睛之筆,生動鮮活地表現了春天那不可阻擋的力量和瞬息萬變的魅力,讓整個畫面充滿了靈動的氣息。
4. 情感自然流露:“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在前文描繪春景的層層鋪墊之後,詩人的情感在此處達到了高潮。忽然之間,聽到友人吟唱那古樸的曲調,如同觸動了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弦,思鄉之情猶如決堤的洪水,洶湧而出,以至於淚水幾乎沾溼了衣襟。這種情感的轉折自然而真摯,毫無雕琢之感,將全詩從對春景的讚美瞬間帶入對故鄉的深深眷戀,讓讀者深切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那份無法言說的愁苦和對家鄉的執著思念。
四、深度思考:
1. 遊子的思鄉情結:詩中所抒發的遊子思鄉之情,猶如一面鏡子,讓我們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與喧囂中得以深刻反思。在這個交通便捷、資訊發達的時代,那些遠離家鄉,為了夢想和生計奔波於繁華都市的人們,是否在忙碌與疲憊中,漸漸淡忘了故鄉的炊煙裊裊、親人間的溫暖笑語?當面對高樓大廈的冷漠和人際關係的複雜時,故鄉那片熟悉的土地和純真的情感是否會在心底愈發珍貴?在快節奏的生活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下,故鄉的記憶是否會如蒙塵的珍珠,逐漸失去原有的光彩?又該如何透過傳統節日的傳承、鄉土文化的弘揚等各種方式,來精心維繫那份與家鄉的深厚情感紐帶,讓故鄉成為心靈永遠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