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賞析:
一、原文釋義:
在那高聳入雲的山巔盡頭,靜靜地矗立著一座簡陋的茅草屋,為了尋覓它的蹤跡,我不辭辛勞,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徑直攀登了足足三十里。當我輕釦柴門,卻未聞僮僕的應答之聲,透過門縫向內窺探,屋內唯有簡單的桌案和几凳。想來主人若不是乘坐著簡陋的柴車外出雲遊,就應該是在那清澈的秋水邊悠然垂釣去了。命運的交錯致使我們未能相見,我滿懷熱忱而來,此刻卻只能徒然地仰望嘆息。新雨過後,嫩綠的草色顯得愈發清新宜人,晚風中傳來陣陣松濤之聲,透過窗戶傳入屋內。置身於此等清幽絕美之境,已然足以滌盪我的心靈與雙耳,讓我沉醉其中。雖然沒有得到主人的熱情款待,未能聆聽他的教誨,但我也頗為深刻地領悟到了那寧靜清幽的至理。興致已盡,我這才緩緩下山,又何必非要苦苦等待主人歸來呢?
二、詩篇背景:
詩人丘為,身處於塵世的喧囂與紛擾之中,內心對寧靜、超脫和真諦的渴望日益強烈。在對功名利祿的追逐感到疲憊和迷茫之時,他將目光投向了那隱匿於西山深處的隱者,期望能從他們的生活和智慧中尋找到心靈的慰藉與指引。於是,懷著滿心的期待與憧憬,他毅然踏上了這充滿未知的尋訪之旅,最終成就了這首飽含深情與思索的詩篇。
三、賞析分享:
1. 艱辛的尋訪之路:詩開篇“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寥寥數字,卻如同一幅生動鮮活的畫卷,將詩人那漫長而又艱辛的尋訪之路展現得淋漓盡致。那陡峭險峻的山峰,彷彿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天梯,每一步的攀登都充滿了挑戰與艱辛;那三十里的漫長路程,不僅是對體力的巨大考驗,更是對意志的嚴峻磨礪。然而,詩人卻毫無畏懼,目光堅定地向著目標前行,步伐沉穩而有力。這種執著與堅定,不僅僅是對隱者的敬仰與追尋,更是對內心深處那份對寧靜與真理的執著嚮往。在這艱難的跋涉中,詩人的身影彷彿與周圍的山川融為一體,成為了自然與心靈對話的一部分,展現出一種無畏的勇氣和對精神追求的不懈努力。
2. 隱者居所的清幽:“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几”,這兩句詩猶如一組靜謐的特寫鏡頭,為我們細緻地描繪了隱者居所的寧靜與簡樸。無人應答的門扉,彷彿在訴說著主人的超脫與淡然,那緊閉的門後似乎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寧靜世界;室內簡單的案几,更是彰顯出主人生活的質樸與純淨,沒有多餘的裝飾,沒有奢華的陳設,只有那份與自然相融、與寧靜相伴的清幽與超脫。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都瀰漫著一種與世隔絕的氣息,讓人彷彿置身於塵世之外的仙境。這種寧靜與簡樸的氛圍,營造出一種讓人心嚮往之的出世氛圍,讓讀者在想象中也能感受到那份遠離喧囂的寧靜與美好。
3. 對隱者行蹤的猜測:“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詩人那充滿想象和猜測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了隱者自由自在、灑脫不羈的形象。他或是駕著簡陋的柴車,漫遊于山林之間,與清風白雲為伴,任車輪碾過歲月的痕跡,心卻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或是靜坐於秋水之畔,手持釣竿,心與天地相通,思緒隨著那流淌的秋水飄向遠方。這種對隱者行蹤的猜測,既體現了詩人對隱者生活的好奇與嚮往,也進一步烘托出隱者那遠離塵世、逍遙自在的生活姿態。隱者的身影在詩人的想象中變得越發神秘而迷人,彷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