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也只有在官場浸淫了多年的老油條能炮製出如此狠毒的罪名。
假使這一次他軟了,憑藉他在朱厚照心目中的地位該是怎樣還是怎樣,絕不會有任何影響。
可唐寅就慘了,他在朱厚照心中的印象會大打折扣,甚至被其所厭。
一個被天子厭惡的臣子是不可能有好的發展的。
一旦唐寅被邊緣化,謝慎新政的推行就會陷入艱難的境地。
唐寅雖然為人浪蕩了些,但有一個優點卻是其他臣子所不具備的,那就是敢作為,面對高壓的統治,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換句話說,唐寅是最像穿越者的大明土著。
穿越者自然只有謝慎一個,這無可替代,但若是有一個與之相像的人能夠在新政改革中衝鋒陷陣,謝慎的壓力將會小很多。
唐寅身上的這些素質,是目前與謝慎交好的臣子不具備的,顧鼎臣也一樣。顧大學士雖然有改革的意願,但本質上對一些東西還是牴觸的。
而且以顧鼎臣現在的身份也不宜再衝鋒陷陣在最前面了。
細細想來,謝慎能用之人竟只有唐寅,這是何其可悲的一件事。
。。。。。。
。。。。。。
其實謝慎有時也想過,自己的努力到底有沒有意義。
強勢如張居正,推行隆萬新政也只是取得一時的成效。
張居正一病死,他的新政便跟他一起徹底消散。
而謝慎要做的改革比張居正的改革更徹底。張居正只是在原有制度上縫縫補補,本質還沒有變。
而謝慎做的改革,等於給文官階層狠狠一刀,雖然稱不上閹割但也差不多了。
謝慎需要的是透過提高商人、匠人、軍人的地位,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參與到這個國家的治理上。
這乍一聽起來有些烏托邦,但不試過也不能說絕無可能。
謝慎就是在反覆的糾結之後選擇咬牙堅持的。
明朝為什麼積重難返?為什麼二韃子一興兵南下,龐大的帝國就土崩瓦解?
為什麼農民軍在全國各地爆發,朝廷卻束手無策?
這很難用一句話解釋。不過謝慎覺得這肯定和文官制度的畸形有關。
當一個帝國只有一個群體有話語權時,那一定是有問題的。
明末的東林黨其實就是文官制度畸形發展的一個縮影。
黨同伐異,中飽肥己,尸位素餐,文官們就像寄生蟲一般生生把大明啃食個乾淨,只留下一具枯骨。
任何不從文官制度內部進行改革的新政其實都很難有根本性改變,無非是挖肉補瘡隔靴搔癢罷了。
這也是謝慎為什麼急於把匠考併入科舉,並訓練新軍的目的。
文官需要制衡,文官也需要分享權力。
唯有專業化的人才管理國家,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而不是一群滿口道德文章的儒學機器。
當然,在國家統治者的層面上,也是有很大問題的。
最大的問題就是皇帝的權力太大。
自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制度以來,大明就不具備一個制衡皇帝的方式。
內閣看似是丞相制度的替代品,其實還差的遠。
便是內閣首輔也無法完全起到丞相的作用,而需要和司禮監配合。
兩者合二為一,才勉強能稱之為相。
這也是最麻煩的問題。
任何一個皇帝,只要不是白痴弱智,都不會放棄手中的權柄。
這一點朱厚照也不例外。
朱厚照雖然生**蕩了一些,但其實他對於權力也是很看重的。
如果謝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