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27頁

這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線。

西征的主要目的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爭議。蒙古族是個馬上民族,他們在馬背上降生,在馬背上成長,甚至在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個馬上皇帝,他跨馬揮刀統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將馬蹄所到之處視為自己的領土,掠奪人口和財物,為自己的子孫經營一片理想的領地,這確實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師前爭吵

出師之前,成吉思汗諸子之間發生了一場關於長子朮赤的出身與汗位繼承問題的爭吵:朮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骨肉,並非當時爭論的焦點,其關鍵在於究竟由誰繼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業發揚光大,是成吉思汗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在這場衝突中,成吉思汗確定三子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主要就是從政治穩定和個人才能方面考慮的。同時它說明當時蒙古汗位的繼承還沒有實行嫡長子繼承製,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會末期推舉制的痕跡:從嫡子的&ldo;賢者&rdo;中選拔繼位者,最後由庫裡臺大會予以確認。正是這種汗位繼承製度,導致了成吉思汗死後蒙古皇族的皇位之爭。

朮赤是長子,當時關於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親兒子的爭論,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陰影,這個陰影一直伴西征花剌子模隨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臺是孛兒帖生的二兒子,打起仗來不失為一個勇士,有不服輸的性格。不過他魯莽、好鬥、殘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繼承自己事業的材料。窩闊臺是老三,論戰功和勇敢他都不如兩個哥哥。可是他比兩個哥哥聰明,能體察成吉思汗的心思,為人也隨和,不參與兄弟之間的爭鬥,從不對繼承汗位表現出任何熱衷。正是這一點,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賴,並把汗位傳給了他。

掃清邊界中間突破

成吉思汗對花剌子模的進攻採取了&ldo;掃清邊界,中間突破&rdo;的戰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馬爾罕在不花剌以東,舊都玉龍傑赤在不花剌西北。國王駐新都,母后禿兒罕駐舊都。成吉思汗首戰的目標是攻取訛答剌等邊界城市,同時親率中軍進攻不花剌,目的在於避實擊虛,從中間突破,切斷花剌子模新舊二都之間的聯絡,使其首尾不能相顧。這場戰爭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訛答剌城,海兒汗最後被活捉。成吉思汗為了給被殺的商隊和使臣報仇,融化了銀液灌在他的眼睛裡。

摩訶末國王之死花剌子模在當時相當強大,國王摩訶末蘇丹號稱世界征服者。中東地區和相鄰的歐洲諸國都十分懼怕他,連斡羅思的不少公國,也常常被他們襲擾,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羅思人被拍賣。摩訶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對母后有所忌憚之外,將西遼人、乃蠻人全不放在眼裡。對於蒙古人,開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兒汗貪財害死了蒙古商隊,他並不贊成,也不知情,但因為太后支援國舅,他也只得以強硬的態度對待蒙古的使團。當時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蠻的異教徒,騎著像兔子一樣矮小的馬,根本不堪一擊。他第一次在西遼邊境同哲別率領的蒙古小股部隊遭遇的時候,才領略了蒙古人的戰鬥力。

面對著蒙古大軍的進攻,摩訶末國王拒絕了集中兵力決戰的建議,分兵鐵木真和蒙古帝國把關、城個自為戰,導致被動捱打。而當蒙古大軍日益逼近時,他又放棄都城和天險,率眾逃跑,從未組織過一次像樣的抵抗。根據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將哲別、速不臺率軍追擊摩訶末。成吉思汗要求他們要像獵犬一樣咬住自己的獵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島,也要像疾風閃電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禿兒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島的摩訶末也悲慘地死去。

摩訶末死後,哲別、速不臺又揮軍北上,進入欽察草原與斡羅思地區。因朮赤與察合臺意見不合,玉龍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