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先遣部隊對隋朝軍隊進行了伏擊。毫無防備的隋朝軍隊一時慌了手腳,不知所措,並開始向海邊撤退。據說10萬隋朝軍隊僅有幾千人成功退出。第一次單獨行動失敗後,隋朝軍隊的將領決定還是等隋朝部隊的陸軍到達後再圍攻平壤。
陸上的進攻
然而,隋世祖派出的陸軍在路上也出了問題。在隋國內行軍,隋軍後勤很有保障。但一旦進入高句麗的國土,隋朝軍隊的後勤供應就會遭到高句麗的伏擊。為瞭解決這個問題,隋世祖下令每個士兵都要自己攜帶食物。不過這大大加重了士兵的負擔。許多士兵為了減負,扔下所帶的食物。等隋朝軍隊到達鴨綠江後,物資已嚴重缺乏。
在鴨綠江和平壤之間有一條青川江,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下令在清川江的上游修築堤壩蓄水。當隋朝軍隊到達清川江時,江水很淺。於是隋朝軍隊便涉水過江。正當隋朝軍隊過江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數千隋朝軍隊被淹死。乙支文德隨後率領高句麗軍隊向入侵的隋朝軍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據說隋煬帝派出的30多萬陸軍僅有2700人返回。
第二次(613年)
隋大業九年(613年),隋世祖再次對高句麗發動進攻。這次又無功而返。在隋世祖親徵高句麗之時,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在國內謀反。擔心兩面受敵,隋世祖被迫撤退回國鎮壓楊玄感的叛亂。
第三次(614年)
在鎮壓了楊玄感的叛亂後,隋世祖於大業十年(614年)又攻高句麗。雖然隋世祖衝破了高句麗的第一道防線,但由於高句麗的持續伏擊和對隋朝軍隊供給線的切斷,隋世祖始終不能拿下遼水這層防禦線。嬰陽王將在楊玄感造反後逃到高句麗的斛斯政遣返給隋世祖。隋世祖接受了嬰陽王的請降並撤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