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雖各有自己的用心,但朝廷決意北伐卻觸動了舉國上下敏感的民族情結,贏得了相當的社會支援。韓侂胄藉此也羅致了一些人,例如把吳獵被任命為京湖宣撫使,讓薛叔似擔任京湖宣諭使,主戰派大臣葉適出任&l;權兵部侍郎&r;,此三人都是原來名列&l;偽黨&r;的知名之士,此時為了北伐,韓侂胄也不惜重用以示自己心思磊落。而堅定的主戰派人士陸遊、辛棄疾等也與韓侂胄有較多的往還,雖然雙方出發點與目的不同,但卻都交匯在北伐抗金的同一點上。辛棄疾、陸遊二人得知金國國內並非是鐵板一塊,有顧同握有重兵,會為宋軍策應的時候,兩位名氣遍華夏的大詞人、大詩人更是欣喜的寫下了十幾首賀詩,祝願王師北伐順利。
多年部署,只待一朝,已經按捺不住的韓侂胄,命令宋軍,自嘉泰四年起,在邊界東、中、西段不斷製造小規模的軍事挑釁,試探女真兵力。
有了北方顧同的策應,更在畢再遇返回臨安之後,言說了晉兵戰鬥力之厲害,心懷立下不世之功的韓侂胄也加快了戰爭的步伐。
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七月,韓侂胄出任平章軍國事,位在宰相之上,不久親兼國用使。國用司是宋代非常設性總管財賦的機構,韓侂胄親兼此職意在調動全國財賦支援北伐。隨著北伐的迫近,他感到必須集大權於一身,既便於排程指揮,也藉以提高聲望,以為號召。
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金使出訪臨安,態度囂張,傲慢無禮,惹得舉朝大臣憤懣。宋寧宗趙擴更是不滿金朝蠻橫要求按舊時的禮儀行事(指紹興和議之中的伯侄之約),對自己受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滿,因此寧宗也鐵了心思,支援韓侂胄對金朝即將發動的這場北伐戰爭。
深感攘外必先安內的韓侂胄,借用北伐名義,也將一些主和派大臣盡數罷黜。
開僖元年(公元1204年)三月,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錢象祖以為北伐是冒險之舉,質疑韓侂胄,韓侂胄斥責他&ldo;懷奸避事&rdo;,連奪他兩官,遷信州居住。時隔一月,武學生華嶽叩閽上書,言說韓黨專擅弄權的倒行逆施以後,分析南宋方面&ldo;將帥庸愚,軍民怨恨,馬政不講,騎士不熟,豪傑不出,英雄不收,饋糧不豐,形勢不固,山砦不修,堡壘不設&rdo;,天數與人事都不利於首開戰端,斷言北伐&ldo;師出無功,不戰自敗&rdo;。最後,他請斬韓侂胄與蘇師旦,為驗證自己對戰局的判斷,他情願身繫囹圄,如果韓侂胄奏凱班師,他甘願梟首示眾,以謝天下。華嶽上書,給主戰派破了一盆子冷水。韓侂胄盛怒之下,將華嶽削去學籍,押送建寧(今福建建甌)土牢監禁。其後,幾乎沒有人再敢公開非議北伐了。
為了將北伐的氣氛宣傳起來,開禧元年(1205年)四月,宋寧宗採納韓侂胄的建議,崇嶽飛貶秦檜,追封嶽飛為鄂王,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改諡&ldo;謬醜&rdo;,下詔追究秦檜誤國之罪:&ldo;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rdo;這些措施,有力地打擊了主和派,使主戰派得到了鼓舞,很得民心。同年五月,宋寧宗下詔北伐金朝,史稱&ldo;開禧北伐&rdo;。
第338章 戰爭來臨
生活在亂世之中的百姓,是不幸的,生離死別,每時每日都在上演,前一刻還生動活波和你玩笑的那個人卻極有可能死在亂軍之中,他的名字,也會隨著更多的人的死亡,被歷史淹沒,彷彿一株野草,燎原之火一把,便化作菸灰,除了這片大地,不會有什麼會記得他的生存。
歷史的步伐進入到開僖元年這個註定的非凡之年之後,一切,一切都不能阻擋南北兩輛戰車的碰撞,一方,以&l;洗雪靖康之恥,復原江山社稷&r;為己任,一方則不想既定的社會局面被破壞,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