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算有人看出來了其中蹊蹺,卻都聰明的選擇了閉嘴,因為圍繞著這件事情,太子李承禎和齊王李遵頊,有一次的爆發了爭鬥。
爭鬥的緣由也很簡單,李承禎言說高逸父子不可信,和蒙古人暗中有所勾結,想藉此打擊李遵頊,高逸父子乃是軍中支援李遵頊的得力助手,打擊高逸父子,其實就是在打擊李遵頊。
李遵頊自然恥笑李承禎中了蒙古人的奸計,並且懷疑李承禎是不是暗中和蒙古人有什麼勾連。總之,兩人好不容易找到了新的鬥爭點,自然都不會輕易的放過機會。
但是當李承禎和李遵頊的權爭傳到了託雷的耳中的時候,託雷立刻就有了決斷,無疑,找到李承禎,然後藉助李承禎的手,將高逸父子調離克夷門,定然是一條最合適的道路。
不過心思縝密的託雷也知道,如果這件事情自己親自露臉,那麼肯定會壞事,是以,他還需要找一個代理人出頭。
在西夏朝廷內的文武大臣之中搜尋了一圈兒,還真讓託雷找到了一個可以充作說客的最佳人選,此人不是其他,就是中興府守將吳庸。
要說這吳庸,其實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此人乃是兀刺海城的鎮守將軍,當年顧同率五千精兵夜襲兀刺海城,抓了西夏懷遠大將軍昧克、黑水鎮燕軍司指揮使羅世昌等大小將領,其中有一人就是懷遠大將軍昧克的副將吳庸。並且吳庸還成功的幫助顧同散播了利於釋放嵬名令公的言論。
不過兀刺海城失守,這樣大的一個罪名,也讓吳庸北貶謫到了中興府做了一個小小的守城校尉,當時做出這個判決的正是大都督府大督主李遵頊。
是以當託雷挑明身份,並且許諾重金讓吳庸作為說客去太子李承禎那裡幫忙說項,讓太子想辦法調開高逸父子的時候,吳庸幾乎沒有做什麼抵抗就答應了下來。
吳庸心中也明白,託雷敢亮明身份並找到自己,那麼就說明他的家人已經被人家控制,如果這個時候他要是不答應,恐怕一家裡靠小肯定會遭殃。
加上吳庸自覺在西夏朝廷之中難以有出頭之日,相反,卻覺得或許蒙古人哪裡會給他一個好的位置,這才點頭答應了和託雷的合作。
順利成為了&l;夏奸&r;的吳庸,在和託雷暗中商議了一夜之後,就有了一個完全的可以令李承禎中計,並且成功可以使高逸父子離開克夷城守將位置的辦法。
&ldo;小王爺,李承禎此人一直想找機會重新樹立他的儲君形象,如果我暗中告訴他,蒙古軍隊&l;不堪一擊&r;,他只要去了克夷門親自鎮守,一定可以建立不世功業的話,想必李承禎一定會動心。只要李承禎定下心思,要親自坐鎮克夷城,我想說不定不用費什麼勁,李遵頊都會同意讓高逸父子離開克夷城的。&rdo;吳庸一臉諂媚的對著託雷言說道。
聽到這番話,託雷不解的問道:&ldo;吳將軍,這是為何?&rdo;
吳庸一臉小人得志的模樣回答道:&ldo;小王爺,您想一想,李遵頊想要取代李承禎當上儲君,可是李承禎又是李安全的親生兒子,這一點哪怕李遵頊軍功在高,也難以改變,您說,如果出現一個可以讓李承禎死在疆場的機會,李遵頊會放過嗎?&rdo;
同樣作為&l;皇子&r;的託雷,瞬時之間就明白了吳庸話中的意思。誠然,對於李遵頊來說,克夷城固然重要,可是比起儲君的位置,克夷城的地位肯定要往後排了。
&ldo;哈哈,吳將軍計謀高超,本王佩服,放心,只要我父汗拿下西夏,我一定讓他封你一個大官當。&rdo;心情高興之下,託雷不忘對吳庸許以高官厚祿。
聽到蒙古汗國四皇子的親口許諾,吳庸一高興,當即拍著胸脯保證了一番,就往太子李承禎府中做說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