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我們已經知道這的價值量是從職工身上來的,那麼職工身上又是如何多出的?難道是因為他們在貸款人這裡進行生產時,所有職工獲得的工資總額多了,然後被貸款人當成剩餘價值裝到了自己的包裡?不對啊!貸款人自己是不可能製造出這些貨幣來,他就是想裝也沒法裝啊!
對了,是從買商品的消費者手中得到這些貨幣的!這樣也不太對勁兒啦!——這是不是意味著,整個社會的消費者手中的貨幣,在貸款人生產的商品開始銷售到還款期這段時間內,多了的數量?消費者自己不可能生產出這些貨幣,也就是說,消費者手中的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根本就不可能擴大(否則,就變成我前面的那些論證了),消費者手中的貨幣是不夠買這突然多出來的價值量的,那麼消費者只好少購買價值量為的其他商品。
可是這樣的話,其他企業、組織或者個人的銷售收入總額就會少,他們的生存就受到了威脅——銀行不可能把儲戶存在銀行裡的錢全部放著不動,在符合準備金率的情況下,銀行裡的錢肯定有很多都是用來發放貸款的,這個數量在現今這個社會肯定是非常大的——那麼這些生存受到威脅的企業、組織或者個人中可不可能有得到銀行貸款的?肯定是有的,貸款因此還不上,銀行是要受損失的,就現今非常發達的整個銀行業來講,最後的結局很可能是:損失的貸款的貨幣數量與收回來的貸款本息的貨幣數量相等。
或者把所有的貸款都收回來了,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卻少了一個數量:“獲得的貸款利息…存款支付的利息”,空缺出來的貨幣不能再覆蓋的交易,很可能就退回到以物換物,持續下去,貨幣最終消亡——加快貨幣流動可以暫時解決掉這個現象,不過這已經涉及到下面的問題,這裡不進行詳細說明,只一句話:如果那麼容易就能改變貨幣流速,這個世界就不需要增加或者減少貨幣發行量啦。
在保持市場上流動貨幣總量的基礎上,銀行增加發放貸款的數量,以更大的貸款讓貸款人還貸款,可這樣整個社會揹負的銀行債務將會越來越大,還不起貸款的人會就會越來越多,雪球滾到最後,要麼損失更大,最終破產,讓存款人所持有的貨幣數量變得更少(不過,這就是利息是騙人把戲的最好證明),要麼就不得不接收所有還不上貸款的貸款人資產,以股東的身份控制貸款人,持續下去,銀行最終會變成經濟*者。
以上的這些結果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所以銀行最好的方法就是迫使消費者手裡自己多出這些貨幣來,迫使發行貨幣的組織增加貨幣發行量。
增加貨幣發行量的組織在一個國家應該就那麼一個,消費者要從這個組織裡面獲得這的貨幣,會怎麼辦?難道只需要跑到這個組織去要錢,就行啦?可是這個組織為了保證貨幣的書面價值量跟實際價值量相等,是不會白給消費者錢的,貨幣發行組織的最終會選擇某些銀行,把這些新發行的貨幣以貸款的形式發放給銀行!消費者只好在這個組織的關係銀行,或者其他什麼放貸人手中去貸款,把這新增加的的貨幣以貸款的形式拿出來。可是這個增加發行出來的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又從何而來?貨幣本身不具有價值,那肯定不是從這個發行組織上來,那應該是從消費者在貸款時,所抵押的物質資本、信譽等等東西上來——可是如果以貸款的形式發行貨幣的話,那麼消費者又從什麼地方,找那因為貸款利息而多出來的貨幣呢?那不是又落入到前面,那些推論出來的不好境況去了嗎?
看來只有一種辦法可以用來處理增加發行的貨幣,銀行用來當銀行存款準備金。可是用來當準備金,這些貨幣所表示的價值量還是沒有來處。
這麼看來,增加貨幣發行量也就不行啦!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也只能是騙人的把戲——銀行就把這些增加發行的貨幣以利息的形式送到存款人手中,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