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年八月十五中秋團圓節,因著還在聖祖仁皇帝的孝中,宮裡也就沒有大操大辦,不過是胤禛帶著宮中嬪妃樂一樂罷了。
宜修提前一日叫人接了青櫻進宮,倒不是說她有多喜歡這個女孩兒,不過是不想讓有些人開心罷了。
不過宜修自打成為胤禛的嫡福晉起,性子便越發的穩重了,做事愈發的八面玲瓏八面玲瓏了。獨獨將青櫻接進宮來自然是不那麼好看的,於是,宜修便瞅著胤禛心情不錯的時候,進言道:“皇上,如今四阿哥和五阿哥也到了該說親的時候了,臣妾想著不如趁過年,讓年歲相當的格格們進宮來一塊兒看個戲,也好趁機看看品行。”
胤禛一想,確實是這個理兒,如今他也已經四十七了,皇阿瑪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都已經有了二十來個孫子孫女了。
他呢,別說孫子了,便是兒子也只有三個,孫子,他倒是曾經有過一個,可惜年初的時候夭折了,他確實該給弘曆、弘晝相看了,為他們兄弟倆找幾個好生養的女子。
“皇后說的很是,這事兒交給皇后去辦,朕很放心。”
有了胤禛的話,宜修便讓人接了宗室裡各位王爺、貝勒爺家的小格格,朝臣中又接富察家的小格格、隆科多家的小格格、鄂爾泰家的小格格等幾位素來在京城裡頭有才名的女孩兒。
到了中秋節的正日子,南府的戲班子早早就收拾妥當在漱芳齋候著了,就單等著主子們到了點戲。
今年的戲是華妃年世蘭安排的,眾人一走進戲樓,她便道:“今年的戲你們都看好了,保準是你們以前沒有看過的。”
要說這宮裡頭能上演的戲,那都是下頭改了又改上頭審了又審的,絕不會讓一句不好的詞而在宮裡流傳,這便是應承戲。
所謂的應承戲,便是春節演《天官賜福》、《富貴長春》,端午節演《白蛇傳》,七夕演《牛郎織女》,中秋節演《嫦娥奔月》等等,反正不管萬壽節、聖壽節、元旦、重陽等等,反正只要主子們有需要,南府的伶人便能從其中挑出幾臺戲來。
今兒的戲若讓宜修來安排,她自然也是以穩妥為主的,但是年世蘭嘛,就不一定了,從在潛邸的時候,她就天天瞅著機會跟宜修別苗頭,如今得了協理六宮之權,是真恨不得處處和宜修不一樣。
眾人礙於宜修這個皇后也在現場,可又懼怕年世蘭的跋扈,便半遮半掩語焉不詳地恭維了年世蘭,然後眾人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了。
待眾人一坐定,便有奴才捧著戲單子上來請各位主子點戲。
不等宜修開口,年世蘭已經嬌聲開口道:“讓他們先唱一出《牆頭馬上》吧。”
南府的總管太監有些為難地看了看年世蘭又看了看宜修,照理說,這戲該皇后娘娘先點啊。
不過宜修向來是不願意在這種小事上和年世蘭別苗頭的,她慈和地笑了笑,“今兒是中秋節,這戲了,就是唱了讓人高興的,既然華妃點了,你們就先去唱這一去吧。”
南府總管太監真心誠意地對著宜修行了一禮,“是,奴才這就去安排。”
他是打心底裡感激皇后娘娘的,今兒若是皇后娘娘一定要壓一壓華妃娘娘的氣焰,恐怕最後遭殃的就是他們這些奴才。
年世蘭方才也一直看著南府總管太監呢,她明明白白地看見了這個奴才眼裡的感激和慶幸,心裡便有些不大痛快了,“還不快去準備,唱得好,本宮自有賞賜,若是唱得不好,本宮這裡有的是一丈紅。”
“是是,奴才立刻就去。”
南府太監總管對著年世蘭也行了一禮,小跑著便往後臺去了。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一縷悠揚的琴聲便從戲臺方向輕輕響起,然後只見一位身著淡藍繡梅花襴衫、頭戴必正巾、手持摺扇的英俊巾生從門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