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制,天子生辰為萬壽聖節,作為帝國的皇帝和皇室的大家長,各地藩王及文武百官也要上賀表。
除此之外,正旦、冬至等節還要向皇帝、皇后、皇太后進賀表。而進賀表的禮儀都是一樣的。
進賀表時,親王在天子前應自稱為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為父皇陛下。稱皇后為母后殿下。如果是孫輩,則自稱為第幾孫某封某。稱天子為祖父皇帝陛下。稱皇后為祖母皇后殿下。如果是天子之弟,則自稱為第幾弟某封某。稱天子為大兄皇帝陛下。稱皇后為尊嫂皇后殿下。
如果是天子之侄,則自稱為第幾侄某封某。稱天子為伯父皇帝陛下或叔父皇帝陛下。稱皇后為伯母皇后殿下或者叔母皇后殿下。
如果封王者,輩分是伯叔或伯叔祖之尊的,則自稱為某封臣某。稱天子為皇帝陛下。稱皇后為皇后殿下。
如果封王為從孫、再從孫、三從孫輩分的,那就自稱為從孫某封某、再從孫某封某、三從孫某封某。稱皇帝為伯祖皇帝陛下或叔祖皇帝陛下。稱皇后為伯祖母皇后殿下或者叔祖母皇后殿下。
到了嘉靖年間,那賀表接二連三的如雪花般飛進西苑,嘉靖皇帝就令至令各王府進賀表、用聖號,不許用家人禮。
文武百官進賀表有著另一套系統。朝廷有制凡在外衙門進賀表。應當在前期一日,於公廨及街衢結采。文武官各自齋戒沐,在本衙門裡住宿休息。
萬壽聖節清晨,設龍亭在庭院中。設儀仗在庭外露臺上分列東西。設鼓樂在於露臺南邊之東西,朝北向。設表箋案在龍亭前,設香案在表箋案前。設進表箋官位在龍亭之東。
頭聲鼓起,各官具公服。二聲鼓起,引禮班、引班首具服至香案前用印,然後把表箋放置在案子上。班首退於幕次。三聲鼓起。各官入班。贊禮官唱道:“班齊、鞠躬”。
教坊司奏樂,各官員行四拜禮,平身後樂止。
贊禮官唱:“進表。”引禮引班首由東走上階梯,到香案前。贊禮官贊:“跪”。傳贊眾官皆跪。唱:“搢笏”。班首於是搢笏。執事者就把表箋跪著呈給班首,班首也要跪著呈給進表箋官,進表箋官跪著接受表箋,講表箋放置在龍亭中。
贊:“內外官皆俯伏。”結束禮儀後,班首方能復位。贊禮官唱:“鞠躬。”禮樂再次奏起來。眾官行四拜禮,平身後樂止。再唱:“搢笏,鞠躬、舞蹈、跪”百官山呼萬歲。唱:“出笏、俯伏”,禮樂再次演奏,眾官員行四拜禮,平身後樂止。
金鼓依仗鼓樂後,百官具服前導。進表箋官在龍亭後靠東行,至郊外,放置龍亭南向。
儀仗鼓樂陳列和前面的禮儀一般。文武官東西侍立。班首取表箋授進表官,進表官就在馬上受表就走。百官依次退出。
凡進表箋,洪武二十六年定的規矩是天壽聖節。在外五品以上衙門,止進表文一通。正旦、冬至拜進皇帝表文、中宮箋文、東宮箋文各一通。
在外各王府、並各布政司、按察司、及直隸府州表箋,就可以各自差官一起去禮部。各州表箋進於各府。各府進於布政司。其餘五品以上衙門隸屬布政司的也進於布政司,布政司再差官進禮部。
其各都司及直隸衛所,差官進五軍都督府。到了那天,禮部官以各處所進表箋目一起奏聞。
正統年間,令天下諸司進賀表箋,不是職官的不得遣他們來送。
萬壽聖節,三司堂上官各自進表。冬至等節、允許差本司首領官及所屬府州衛所佐貳官進賀表。
弘治十七年奏準今後天下都布按三司慶賀表箋。除萬壽聖節照例差委堂上官齋戒進表外。其於冬至等節。如果堂上官有公事無法進表。照例於本司首領官及所屬府縣衛所佐貳官員差委。不許胡亂差雜職官員齋戒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