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我家做廚師,在母親的勸說下,他才回家接李嫂出來。而且臨行前,母親給他做了新衣,買了禮物,好讓他體體面面地回鄉。李嫂到了北京,母親讓他們夫妻住在我家前院,還不收房租,解放後,母親又給了他們一筆錢,讓他們可以開個小店為生。當“紅衛兵”要來抄家時,上面已有規定,需“三結合”,就是經單位、派出所、居委會三方批准,李嫂在居委會對前來的紅衛兵說:“張先生家我知道,他們是好人,除了書,沒有別的!”由於街道的保護,我們的家居然成了濁浪襲來中的避風港,父親才得以“安全無恙”。可見就在那陰晦淒冷的風雨中,也依然有澆滅不熄的人性之光!

父親最後的日子(1)

就在這惶然不可終日的煎熬中,卻也給父親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喜訊,那就是大舍妹明明在離京兩年半之後,回家結婚。雖然是嚴冬12月中旬,但我們感不到絲毫的涼意。我還清楚地記得那天父親扶著門框出來迎接大妹,憔悴的臉上綻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明明的歸來,使小書房恢復了往日的生機,儘管笑聲是沉悶的,但畢竟沖刷掉了心中半年多的積悶。

在那樣一個特殊的年月,大舍妹的婚禮自然是一切從簡。可是父親總記得母親的臨終囑咐,儘量搞得歡樂喜慶一些,更何況這是他偏憐疼愛的大女兒。外面的飯館也都“革命化了”,父親覺得不能請親家在外面吃飯,就在家裡吃頓便飯,也是表示一點恭敬之情。於是父親把採購食品的任務交給了我的妻子,要她盡力買得豐富一些,而且他還讓人攙扶著看看新房的佈置,也看看我們準備的菜如何。

大舍妹結婚的那天,父親特意穿上了妹妹給他買的藍布罩衫,迎接親家的到來,家宴很豐富,飯後全家合影留念。這些活動父親都高興地參加了,他還一直陪著親家聊天,儘管很少說話,也顯得有些勞累,但是看得出他很欣慰,有一種又完成了一件大事的釋懷。

大舍妹明明婚後的10來天,我們儘量多陪伴父親,尤其是晚飯後,大家都會到小書房裡,和父親圍爐閒話。“花盆爐子”的火,燒得旺旺的,碧螺春的茶香飄散在滿屋,似乎聽不到外面呼嘯的西北風和“打倒”的喧囂,屋子裡顯得生機盎然,我們又恢復了天南地北的“海聊”。大舍妹會講一些四川的見聞,父親聽著我們聊天,看著滿屋的兒女,尤其看著作了新嫁娘的明明,臉上露出了十分滿意的快樂,但是這也是他最後的快樂。時間過得真快,大舍妹的十幾天的婚假,很快就過去了,兄妹們又將天各一方,靠著書信來傾訴骨肉之情了,父親雖然不言不語,但是他有一種預感,只是不流露出來。當大舍妹向他告別的時候,他壓抑很久的感情終於爆發了,父親踉蹌著奔向大門外,我趕緊跑上前攙扶著他,父親倚著我的身子,執著大妹的手,老淚縱橫,痛哭失聲地說:“明明,爸爸怕是見不到你了……”此情此景,我們能說什麼呢?我只有揮揮手,讓大舍妹離去,她依依不捨地一步三回頭的離去,父親用飽含熱淚的眼睛凝望著大舍妹,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衚衕拐彎處,沒想到一語成讖,這是父親留給明明的最後一句話,父女倆竟成訣別。不過,父親望著大舍妹那溫柔、深情而又依戀無奈的目光,卻永難磨滅的烙在了我的心靈深處!

時間悄悄地滑過去了,終於熬過了漫漫的寒冬,1967年的春節不管世上的“天翻地覆”,依然降臨了。春,帶給人們的是溫暖,是復甦和希望。雖然街上的標語和打倒之聲,仍是“如火如荼”,但北京市民還是沒有忘掉這個帶著祝福的傳統佳節,憑著副食本和票證上的供應,忙著搶著採購年貨,倒也呈現出一派不諧調的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