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勒部。
博爾蔑緊攥著手中的書信,怒目圓睜,額上青筋暴起,“混賬東西!這是要把我韃勒部往絕路上逼啊!”
在他看來,李繼義所提的條件,無異於一封戰書,一份蠻不講理的最後通牒。
十萬只牛羊、一萬匹戰馬、三萬青壯,這要求實在是離譜至極。
且不說後兩項他根本拿不出來,就算是第一項,整個部落也僅有三十多萬只牛羊,一旦拱手送出十萬只,這個冬天不知會有多少族人要在飢寒交迫中喪生。
再者,若真有那一萬匹戰馬和三萬青壯,他又何必屈居人下,早就自立為汗,縱橫草原了,怎會還在這給魏國當牛做馬。
待怒火稍稍平息,博爾蔑意識到當務之急是找到應對之策,於是派人去請謀士宋澤。
宋澤本是北周的一個師爺,魏國入侵北周時,為躲避戰亂逃至草原,誰曾想,不過是去河邊取水的工夫,就被韃勒部的騎兵擄了去。
博爾蔑得知他曾是師爺,便想留他在身邊出謀劃策,宋澤起初不從,結果被扔到奴隸營裡嚐盡苦頭。
兩個月後,宋澤被安置到獨立氈房,屋內有香噴噴的羊肉,水果,馬奶酒,還有奢侈的茶葉和美人。
於是,宋澤沒有經受住考驗,淪落了。
當博爾蔑提著彎刀再來找他出謀劃策的時候,他非常順從的納頭就拜。
畢竟,經歷過一次苦難,他很難在回去經歷一次。
而且,看博爾蔑的架勢,如果他敢說不,當場就將他砍了。
於是,在性命與尊嚴之間,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從此成為韃勒部的軍師。
宋澤進入氈房,見博爾蔑面色陰沉地坐在主位上,趕忙上前行禮,問道:“首領,這是怎麼了?”
博爾蔑把信遞給他,宋澤看完,眉頭緊鎖,深知此事棘手。
片刻後,他試探著問:“首領,莫非是打算遷徙?”
博爾蔑搖了搖頭,沉聲道:“不行!若不戰而逃,韃勒部必將分崩離析。”
宋澤對此也表示認同,韃勒部不少人是博爾蔑四處征戰掠奪來的,尚未完全融合,全憑博爾蔑的威望維繫著,一旦遷徙,定會生亂。
“那便求援吧!”宋澤突然說道。
“求援?向誰?”博爾蔑問道。
宋澤指向南方:“魏國!魏國定然不願看到晉國勢力擴張到幽州一帶,定會出兵相助。”
博爾蔑思索良久,最終採納了宋澤的建議,派人向遼東魏軍主將送去求援信。
魏軍主將收到信後,一面派人快馬加鞭向汴梁送信,一面火急火燎地趕赴幽州找遼州節度使劉弘景商議。
此時,探馬來報,李繼義送出信後,已率領四萬騎兵從雲中城向東進發,情況危急,他們必須儘快拿定主意,否則等汴梁的回信,黃瓜菜都涼了。
幽州城內,劉弘景與長史孫景儒一番商討後,決定出兵一萬。
魏軍主將得到回覆,也即刻派出一萬大軍前往支援韃勒部。
有了這兩萬魏軍援兵,博爾蔑緊繃的心絃稍鬆了些。
但為了抵禦李繼義的進攻,他也是下了狠心,把部落裡凡是能打仗的男丁全都召集起來,還威逼麾下其他部落派出所有青壯,一番折騰後,總算湊出四萬騎兵。
加上兩萬魏軍,共計六萬大軍。
桂月二十八日,博爾蔑率領著這六萬聯軍,浩浩蕩蕩地向西挺進。
宣武四年,秋,玄月初三。
兩軍在雲州東北部的延鄉河相遇。
晉軍陣前,李繼義勒住韁繩,目光冷峻地注視著對面的聯軍。
他身後的四萬騎兵嚴陣以待,黑色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