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就連細節也敲定了,這在外人眼裡或許非常地戲劇化,但張海諾之所以會選擇兵員戰鬥素質並不比國防軍強地黨衛軍,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這支裝備不錯地武裝部隊處於摯友的指揮之下,其次才是風格頑強而著稱的黨衛軍官兵本身。
除了答應組建並委派一個2。5萬人的加強戰鬥師歸張海諾指揮之外,洛梅斯特還爽快的允諾將黨衛軍目前最精銳的6戰裝備投入這次作戰——其中就包括了一個裝備了潛水坦克的裝甲營!
信心有所恢復的張海諾,很快與國防軍的高層將領以及參謀們進行了一次正式商談。/在元的權威之下,6軍將領們沒有給這位新晉升的海軍元帥製造麻煩,他們同意將曾經在希臘戰役中有著出色表現的第5山地師一部調配給張海諾指揮。這支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有著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而且在挪威戰役期間有過參加登6作戰的經歷,他們自希臘戰役結束後就一直駐紮在南歐,對於地中海區域的氣候也是較為熟悉的。
隨後,張海諾又馬不停蹄的趕到了空軍司令雨果。施佩勒的辦公室,這位身材肥碩的空軍元帥,雖然不太情願將駐空軍的指揮權交給一個海軍將領,但也不至於違背元的指令。一番討價還價之後,他同意把實力雄厚的第8航空軍調撥給張海諾臨時指揮,並准許海軍使用空軍位於南歐的部分航空基地,用以配屬和使用海軍的遠端偵察機、轟炸機以及為數不多的艦載機——張海諾希望這些即將配屬給新航母“彼得。斯特拉賽”號的艦載機飛行員能夠透過實戰獲得寶貴的經驗,同時也為地中海之戰增加勝利的砝碼!
接下來,張海諾再接再厲,先是積極遊說空軍將領們支援在馬耳他戰役中大規模使用傘兵,然後又利用向元報告修改後的作戰方案之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改變了阿道夫。希特勒對傘兵作戰的偏見——雖然元只同意派遣派遣六個營的傘兵參戰,但這些大都是參加過克里特之戰的老兵,素質出眾、經驗豐富不說,對於整個登6作戰的戰術選擇更是一個極大的幫助!
最後,在阿道夫。希特勒的召集下,最高統帥部成員以會議形式透過了張海諾提交的m作戰方案,而在這之後,張海諾所要做的就是竭力勸說義大利人全力支援這次作戰行動
以墨索里尼為義大利軍政高官們,在這場戰爭中始終處於一種“眼高手低”的狀況:自以為天下無敵,簡單告知德國盟友一聲便悍然對法國部以及希臘動進攻,每每雄心勃勃的出擊卻碰得頭破血流——數十萬大軍竟對少得可憐法軍衛戍部隊無可奈何,在希臘更是被劣勢兵力的對手打得潰不成軍,每一次都要德國人來擦**,落下無能之名不說,還影響了軸心國的整體戰略!
為了確保這次戰略不至於在自大而固執的義大利人身上出岔子,張海諾也下足了功夫,他不但親自率領德**事代表團前往義大利,還耗費大量資金用於勸說義大利軍政界的重要人物支援這次馬耳他作戰行動,而且力勸阿道夫。希特勒以出讓大批鋼材、燃料和糧食等戰爭資源的方式“利誘”墨索里尼。經過兩年的戰爭封鎖,義大利政府面臨著資源匱乏的局面,這一次也算是“人窮志短”,所以除了一部分海空軍將領以地中海戰局應由義大利主導為由,反對讓德軍指揮馬耳他戰役之外,德**事代表團和他們的作戰計劃得到了很大的支援。最後,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拍板決定沿用克里特島之戰的模式,即由德軍將領擔任戰役指揮官,且由德軍部隊為空中和登6作戰的主要力量,義大利軍隊全力輔助,他們將負責用艦隊掩護登6戰,準備登6用的船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