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煩惱與惡念,皆由心起,若不能及時察覺,便會被其所轉

在一個靜謐的秋日,金色的陽光透過古木參天的禪院,灑在青石鋪就的小徑上。禪院內,一位禪師正與他的學生坐在石凳上,師徒二人相對而坐,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彷彿為他們的對話奏響了背景音樂。

禪師鶴髮童顏,目光深邃,他緩緩開口:“你可知,無論是起身行動,還是開口講話,都應先觀察內心,審視發心和動機?”

學生點頭,但眼中仍帶著一絲迷茫:“學生明白,但實際操作起來,卻覺得難以捉摸。”

禪師微微一笑,捋了捋鬍鬚:“那你且說說,你心中的煩惱與惡念,是如何產生的?”

學生沉默片刻,眉頭緊鎖:“我有時會因為一些瑣事而心生煩惱,甚至有時會對他人產生嗔恨之念。”

禪師輕輕搖頭:“煩惱與惡念,皆由心起。若不能及時察覺,便會被其所轉,造下惡業。你需知,心若是善,言行皆是善;心若是惡,言行皆是惡。不善不惡,則言行無意;若是惡念,將來必受苦果。”

學生聽後,心中一震,彷彿有所領悟。他深深地吐出一口氣,試圖平復內心的波瀾:“我明白了,今後必定時時觀察內心,保持善念正念。”

禪師點頭讚許:“很好。然而,知道並不等於做到。你需要將這份領悟付諸實踐,才能真正受益。”

學生點頭稱是,但心中仍有些許疑慮:“老師,學生愚鈍,不知如何才能更好地觀察內心,保持正念。”

禪師閉目沉思片刻,然後緩緩開口:“你可以試著從日常生活中開始。每當你要行動或說話時,先停下來,深呼吸幾次,然後觀察自己的內心。若發現惡念,便立即對治,斷除它。同時,也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和與寧靜。”

學生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感激地望著禪師:“多謝師父指點迷津,學生從此必定努力實踐。”

就在這時,一陣秋風吹過,樹葉紛紛飄落。禪師指著那些落葉,對學生說:“你看,這些落葉就像我們心中的煩惱與惡念。只有當我們學會觀察內心,及時清除它們,才能保持心靈的清淨與明亮。”

學生聽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抬頭望向天空,只見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一片金黃。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意,彷彿看到了自己未來的修行之路。

從那天起,學生開始努力實踐禪師的教誨。他時刻觀察自己的內心,調整心態,保持善念正念。漸漸地,他發現自己的言行舉止變得更加平和、善良,與人相處也更加融洽。

而禪師也時常關注學生的修行進展,每當學生有所困惑或迷茫時,他總會耐心地給予指點和教誨。在他的引導下,學生逐漸成長為一位有德行的禪者。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禪院內的古木依舊參天,青石小徑依舊幽靜。而那位禪師與學生的對話,也成為了一段傳頌千古的佳話。每當有人提起這個故事時,都會感嘆禪師的智慧與學生的悟性,更會對禪宗的修行理念產生深深的敬意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