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艾弗森在第三場賽後受到千夫所指。 評論家們對他的過激反應表示不解。 從判罰尺度來看,艾弗森大部分時間都是受益的,怎麼裁判突然把尺度放寬一點,他就受不了了? 76人0比3落後,並且,沒有球隊相信他們能像西部的開拓者那樣狂追三場。 畢竟,以開拓者的陣容深度來說,他們落到第八名完全是教練組無法協調球員的需求。 這種陣容深度驚人但內部不和的球隊的潛力最是可怕。 小牛無意間激發了開拓者的潛力,而76人卻沒有潛力可挖。 幾年過去了,他們還是總亞軍賽季的樣子,指望艾弗森一個人掄死對手。 和當初的76人同時期的強隊要麼隕落,要麼補強,沒有誰像他們這樣保持原樣。 兩天後,雄鹿與76人的半決賽迎來了第四場。 第三場的失敗讓費城人計程車氣一瀉千里。 再也沒有人相信他們可以在雄鹿的手上贏球了。 圍繞在費城身上的疑問和賽季前景再無人問津。 人們更想知道的是艾弗森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正如合同到期的拉里·布朗是否會回到費城一樣。 失去鬥志的76人在布朗的尖叫中放棄抵抗。 艾弗森在本賽季的最後一場比賽裡拿下30分,看起來不錯,但32中12的命中率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讓人滿意的。 艾弗森對面的于飛看起來就像另一個時代的產物。 全場不到20次出手,透過大量的防守反擊和外線投籃砍下全場最高的33分,帶領球隊4比0橫掃76人。 賽後,沒有人問于飛橫掃艾弗森是什麼感覺。 媒體們關注的焦點是東部決賽前最後一場大戲:“弗萊,根據各方的最後一次mvp模擬,有半數媒體認為你將會當選本賽季的mvp,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于飛自是清楚媒體的模擬選擇就像奧斯卡頒獎前的各大工會獎一樣,是對於最後的mvp投票的重要風向標。 在那些擁有壓倒性候選人的賽季裡,媒體的模擬選擇可能並不重要,可若是放到一個競爭激烈的賽季,媒體的喜好將會決定誰獲得mvp。 最典型的就是賽季,三大mvp熱門的得票率分別是26(魔術師)、25(巴克利)和23(喬丹)。 無論是從造星角度還是從84雙雄對各自球隊的提升程度來看,他們都比魔術師更值得mvp。 可最終,人緣更好的魔術師還是以微弱優勢贏下了那年的mvp。 今年也可以算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年份,主要的競爭者是鄧肯、基德和于飛。 鄧肯的單核屬性,基德持續兩個賽季的360轉身和于飛令人驚奇的進步(帶領雄鹿打出聯盟第一戰績)。 從人氣來看,基德註定是陪跑,鄧肯作為公認的現役最佳,贏下mvp似乎理所應當。 可是,偏偏東部又殺出了一個于飛。 個人資料無可挑剔,讓雄鹿比上賽季多贏了1/3的比賽,還是聯盟力捧的超新星——這就顯出鄧肯的最大不足。人人都喜歡他,個個都認可他的實力,但評獎的時候,大家會優先考慮別人。 雄鹿半決賽橫掃76人後,為了公司旗下可以出現第二位mvp球員,銳步的媒體力量火力全開,對於飛進行了全方位營銷。 同一時期,鄧肯的馬刺隊則與志在四連冠的湖人陷入苦戰。 馬刺真的沒有時間去對外宣傳鄧肯有多麼配得上mvp,對這幫相信石匠精神的人來說,把mvp頒給鄧肯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波波維奇相信,把于飛和鄧肯的球隊互換,雄鹿會更強,而馬刺絕沒有競逐總冠軍的可能。 在他看來,這才是“mvp”的標準。 如果聯盟中有人平替掉你的位置後可以做得比伱更好,那你憑什麼拿mvp呢? 可是這種不可能實現的假設說到底還是yy,于飛並不把心思放在這上面,因為他已經被“資歷問題”坑過一次了。 他本可以在新秀賽季解鎖“全明星”成就,卻因為聲譽不佳,外加資歷不足被老將擠掉。 如果聯盟真的覺得,讓鄧肯拿到第二個mvp比創造一個史上最年輕的mvp更重要的話,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這都不是“誰更配”的問題了,于飛自認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