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設計行業的人才流動,程度極為頻繁。這種現實,致使老闆與設計師之間,只存在金錢關係。既傷害了老闆培養人才的積極性,也導致了老闆普遍採用“榨汁機”式的人才使用制度,甚至是運用“技術分工”的工作模式遏止員工對設計技術的全面瞭解,以及拖欠工資。這種種情況,反過來又嚴重地傷害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加劇了員工的工作強度和精神壓力,從而,不得不毅然跳槽。至於老闆,也不得不時常發出“誠聘優秀設計師”的告示。這是一個大漩渦,似乎誰也沒有辦法扭轉,只能任由咒罵的唾沫在僱傭關係中紛飛出各自的委屈與不滿,甚至憤怒。最後,不了了之,繼續各自艱難的設計生涯。
第四、惡性競爭嚴重。提起這個情況,不由讓人想起“潮汕無三日好生意”這句話。一個行業稍有利潤,立即會產生蜂擁而上的形象。設計這一行,儘管理論上說,需要美術、電腦操作、企業產品開發包裝等方面的本事,但是,利之所趨,湧者也眾。於是,惡性競爭也就默然展開。從供稿速度、供稿數量、稿件價格、配套設施、服務態度等方面,此起彼伏,唇槍舌劍,或跳樓價,或大出血,莫不令每個對設計懷著神聖理念的人疲憊不堪、黯然感嘆。優秀的設計師朋友們,我們由衷地追問,在這種狀態下能出什麼好作品?
第五、價位普遍低下。由於以上或內部、或外部的各種情況,設計行業已經淪落到外加工的檔次。迎風遠眺的他,眼裡不再閃爍著喜悅而凌厲的光芒。纖手撫雲的她,嘴角不再泛起淡淡而迷人的微笑。這個氛圍,已經像個垃圾堆,怎麼會有面對浩瀚大海的感覺呢?在有些客戶的眼中,價位已經可以像計算產品成本一樣,計分計厘,到達非常愜意的地步。在有些設計室的心中,卻甘願降低身份,百般迎合,只要客戶滿意就是最好的。面對可以為五十元、一兩百元而討價還價的客戶,將需要高創意的設計行業,等同於機械式的外加工,這生意還有前景麼?
第六、缺乏合作程式。首先,沒有收取定金,全憑“口頭信用”擔保。當一個稿設計完成以後,客戶如果突然說不生產了,那麼,你就只能楊白勞。其次,極少現金結款,有的甚至拖欠極久,久得你的電腦必須換新的,還分文不見。可以說,有一部分客戶是極沒有信用的,不管這一部分客戶流竄到那家設計室,都是那家設計室的倒黴。再次,設計室完稿後,客戶或印刷廠等缺乏對稿件認真檢查校對的技術或負責心。將一切的檢查都推給設計室,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產品的不重視。
——————(02)劣根之源——————
一切艱難的處境,並不是我們所希望的。畢竟,造成困境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果將責任推給一切服務的最後消費者,那麼,是不正確的。舉個例子,某類中國澄海生產的玩具,擺在外國市場櫃檯上的時候,銷售價是生產廠家出廠價的幾十倍以上。由此可知,我們所包裝的產品,最終並不是廉價的。廉價的,只是我們的被動與懶惰。不管如何,讓我們勇敢地直面設計行業中潛在的幾種劣質。
第一、無知。設計,決不應該成了體力勞動。可是,老闆貪婪而沒有更好的發展方案,只能一味多收些亂七八糟的業務。然後,催促員工要吃苦耐勞。最後,將稿件賤賣。在僱傭關係中,“加班”是一個令人厭倦的動詞。沒有優秀的繪製,再多的檔案,就算將硬碟都佔了一大半,也是必須統統刪除的垃圾。在合作關係中,“賤價”是一個令人迷茫的名詞。沒有優質的客戶,再多的業務,就算讓人每天看起來很忙,也是必須統統拒之門外。
第二、吝嗇。其實,老闆永遠比員工更有優勢控制僱傭關係。但是,“榨汁機”式的用人制度,讓每個設計師大為感冒。說幾句“辛苦了”的好聽話,還不如漲漲工資,或者添些獎金。然後,天下烏鴉一般黑,某些老闆的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