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沒有好處,與其如此,還不如不說省心。
古語有云:臘月二十三,灶王爺要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龍城這邊兒的風俗,基本上也是延續了北方民俗,比如說在這幾天裡面,要多說“是、好”等吉言,不說“不、沒”等惹人煩的話。
葉開卻是帶著自己的司機李順和市委的幾位同志,來到了基層慰問群眾。
逢年過節慰問群眾,這也是多少年的優良傳統了,被慰問的物件包括離退休的老同志、困難群眾、五保戶、軍烈屬,還有一些特殊人物等等。
市委書記金澤凱、市長木婉容X市委副書記謝世爻、市紀委書記葉開,這幾位都是大人物,各領了一組人馬分頭去各慰問點去行動。
葉開分配到的任務,是離退休老同志這一組。
“這個劃分有意思。”葉開看了各組的任務之後,不由得笑了起來。
“怎麼個有意思了?”李勝有些好奇地問道。
作為葉開自己挑選的司機,李勝本身就具有軍情繫統羿身的特點,算是葉開本身的班底,所以有些話自然就不怕在他的面前說出來。
“離退休老幹部是最難打發的一群人了,春節慰問都沒有人願意來,就是怕他們大倒苦水,大發牢騷。”葉開說道,“沒想到這幫人也真夠損的,居然把這個任務分配給我了。”
按道理說,葉開新來乍到,這種場合雖然也應該參加,不過一上來就給他這麼難搞的一個任務,卻是有點兒陰損了,不過回頭想一想,別人如果接下了這個任務的話,最多就是應付兩句,敷衍兩句,回頭就沒事兒一樣。
可是葉開不同,他是市紀委書記,這些老頭兒老太太們反映出來的問題,他若是不理不睬的話,將來可是要遭人罵的。
果然,這一路上走過來,盡是聽人發牢騷了。
好在是葉開夠年輕,這些老頭兒老太太們見了他歡喜得很,而且他們也聽說過,之前葉開出手整治龍城四霸的事情,就覺得這位年輕的市紀委書記還是很不錯的。
所以牢騷歸牢騷,倒是沒有什麼人為難他。
等回到市委大院後,大夥就就聚在一起吃飯。
餐廳裡面的大師傅,有一位年紀比較大,據說是在這裡幹了二十多年了,這會兒正在廚房裡面張貼灶神的畫像,然後還用糖稀往灶神的嘴巴上抹了一點兒。
旁人好奇地問起來的時候,他就說道,“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大家聽了就笑,不過市委書記金澤凱就表示道,這是龍城當地的民謠,其實他們小的時候,也經常做這種事情。
“當時日子比較苦,也就是到了這個時候,才能吃上點兒芝麻糖,都是託了灶神爺爺和灶神奶奶的福。”金澤凱有些感慨地說道。
在座的人當中,估計也就是葉開對以前的生活沒有多少感慨,其他人基本土都是點頭稱是,紛紛附和,表示這些年來經濟情況的變化確實很大,至少是老百姓的生活改善很多了。
副書記謝世爻的年齡更大一些,最近他的運氣不大好,不但升遷無望,還被新來的葉開給壓了一頭,心情也不是很好,說話就有點兒酸氣,“說起來,灶神也夠倒黴了。”
“怎麼說?”有人就問道。
“廣屋多間,卻讓灶王爺日夜只在廚房燻著,聞香不給肉吃,口乾不給水喝。任勞任怨,保一家平安,職位雖低,卻算個好神。灶王奶奶嫁雞隨雞,也不曾有半句怨尤。”謝世爻說道,“好不容易熬到年底黃金週,臘月廿三上天休假,除夕晚上返崗上班。那家人心想,他倆若向玉皇大帝說我的壞話怎辦?便心懷歹意,買來最便宜卻最粘的關東糖瓜,口中唸唸有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