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常遇春率領大軍出征之後,張無忌便馬不停蹄地開始大肆收集各類物資。無論是堆積如山的糧食、新鮮水靈的蔬菜,還是各種鮮美的肉食,都源源不斷地被運入倉庫之中。
因為他深知,一場遠征絕非易事,要想取得勝利,必須要有充足而穩定的物資供應作為堅實後盾。
這一天清晨,陽光透過宮殿的窗戶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張無忌身著華麗的龍袍,正襟危坐於朝堂之上,與群臣商議著國家大事。
就在此時,一名傳令兵匆匆趕來,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封加急戰報。
“啟奏陛下!海上捷報傳來——常遇春將軍在海島上大獲全勝,一舉殲滅海盜倭寇三千六百四十一人,併成功解救出我大明同胞六百七十四人!”
此訊息猶如一道驚雷,瞬間在朝堂上炸響。滿朝文武皆驚得目瞪口呆,誰也沒有想到,常遇春僅僅出兵三個月,竟然能夠如此迅速且徹底地剿滅,這股猖獗已久的倭寇勢力。
然而,端坐於龍椅之上的張無忌卻並未露出欣喜之色,反而是微微皺起眉頭,輕輕搖了搖頭,緩緩開口道:“諸位愛卿,雖說此次海戰大捷值得慶賀,但朕對此結果仍不甚滿意。我大明豈能總是處於被動防禦之態?朕決定下令讓常遇春與鎮北王兵分三路,主動出擊,務必將那倭國一舉蕩平!正所謂‘寇可往,朕亦可往’!”
張無忌這番豪言壯語甫一出口,朝堂之上頓時一片譁然。眾臣們面面相覷,交頭接耳,議論之聲此起彼伏。
其中,更有一些所謂的“聖母大臣”按捺不住心中的擔憂,挺身而出勸諫道:“陛下啊,此舉是否有些過於激進了呢?我大明向來以禮儀之邦自居,如此興師動眾地去攻打他國,恐怕會有損我國威名啊……”
“是啊陛下!既然倭寇缺少物資,那我們大明為了宣示主權,何不將糧食物資白送給他們,以彰顯我天朝的氣魄?”
張無忌聽了這些大臣的話,都他媽給氣笑了,這是人類能想出來的主意?敵人都打到家門口了,他們非但不派兵還擊,還要裝孫子將糧食物資白給?
“愛卿你是什麼人?現在是何官職?”張無忌強壓下怒火,笑著開口詢問。
“啟稟陛下,我乃孔聖的後世子孫,我名曰孔甲!現在身居禮部侍郎。”孔甲笑著開口回答。
“好!好!好!還有誰跟孔大人想法一樣的?大家都站出來!”張無忌不怒反笑。
話音剛落,竟真有幾位大臣站了出來,齊聲說道:“陛下臣等附議孔大人所言,倭寇雖然殘暴,但是我們要用仁義去打動他們,而不是整天打打殺殺的,這樣成何體統。”
張無忌看著這十幾人,臉色瞬間沉了下來,怒喝道:“你們這群糊塗蟲!敵人都欺上門來燒殺搶掠,你們卻想著送物資求和,簡直是荒謬至極!我大明的尊嚴何在?百姓的安寧何在?”
眾臣被張無忌的怒喝嚇得紛紛跪地,不敢吭聲。
“既然你們說要用仁義感化敵人,朕今天就給你們這個機會,來人啊!給我將他們的九族編入先鋒軍,打小鬼子的時候,朕要他們帶頭衝鋒,看看仁義到底有沒有用。”張無忌氣的當庭咆哮。
“陛下我們錯了!看在孔聖的面子上,就饒了我們吧!畢竟我們全都是一群讀書人,不會打打殺殺的。”聖母大臣立馬求饒。
張無忌不耐煩的揮揮手:“御前侍衛何在?還不動手將人給我拖下去?”
就在這時,身為丞相的李善長還想開口勸阻,但是張無忌先一步打斷了李善長,厲聲道:“李丞相,莫要再為他們求情!朕意已決,若對這等糊塗之輩心慈手軟,如何對得起邊疆受苦受難的百姓?如何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李善長聞言,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把話嚥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