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圓通共成二十五位。但文殊菩薩的總評,卻首先評述色塵入手修持的方法,是有深意的;須知圓澄元妙真心的本覺自性,既因迷妄而有虛空。復從妄想凝結而形成色塵的物質、色塵物質是自性功能所現的真精妙有。凡夫迷妄不悟,就認為是實有的。如果悟徹色塵妄想的本性真空,就可以證入塵銷覺淨的自性本覺。但從色塵入手,雖然可以精了,可是不能明徹。何以不能明徹呢?因為色塵雖然精了,但是容易著於妙有,所以不能明徹圓通。如果能夠透徹色塵,也就可以真正獲得圓通了。恰如本經佛的結論所說:〃生因識有,滅從色除〃是同一意義。所以二十五位圓通的結論評述,先從色塵開始,以觀世音的因聲證果為結。指出世間所有現象,自始至終,不外聲色兩種妄塵的纏縛和變化。雖然變出多門,主要還須向聲色上了。)

音聲雜語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合一切,云何獲圓通。

(第二說從聽聞道理,研究理論入手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為言語文字,都是抽象的表示,不能從一枝一節上,證入本覺真心的自性,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香以閤中知,離則元無有;不恆其所覺,云何獲圓通。

(第三說從鼻觀聞香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鼻與香氣相合,才產生中間的知覺效能。香氣本身,又是遊離不定的。香氣離散了,就一無所有。香味的感覺並不永遠存在,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其覺不恆一,云何獲圓通。

(第四說從舌性嘗味的仁法,是不容易達到究責的。舌頭嘗味的效能,並不是本來常有,必須要在嚐到滋味的時侯才有。味覺的效能,又不一定,因滋味不同而變異,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

(第五說從身體的感觸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感觸的作用,是因為與外界有所接觸才發生明瞭的覺知性。如果沒有所可感觸的,就沒有什麼可明瞭。時合時離,並沒有一定的效能,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法稱為內塵,憑塵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獲圓通。

(第六境從意識思惟法則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思惟法則,就是意識內在所生的妄想塵障。而且內塵妄想,必定是有所執的。無論是能執的,或者是所執的。只要有能有所,就不能普遍涉入,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四維虧一半,云何獲圓通。

(第七說從眼晴見光明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眼的觀見效能,雖然洞然明白。但是眼睛只能明見前方,旁觀左右,只能看見一半。以四維四方來說,它的功能虧欠了四分之一,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鼻息出入近,現前無交氣;支離匪涉入,云何獲圓通。

(第八說從依鼻子呼吸的修法,是不容易究竟的。因為鼻子的呼吸,是一出一人,出入的中間,不能互相交接,也沒有中間性的存在。出入支離,不可能互相連綿不斷,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舌非大無端,因味生覺了,昧亡了無有,云何獲圓通。

(第九說從舌根嘗味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因為舌頭的作用,在嚐到滋味的時候,才發生明瞭的覺知性。失去了滋氏能嘗滋味的知性就不常在,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身與所觸田,各非圓覺觀;涯量不冥會,云何獲圓通。

(第十說從身體感觸的修法,是不容易達到究竟的。身體的本身與感觸的作用,都同樣是不能普遍圓滿的 。因為身體與感觸的邊際關係,很不容易冥然體會,這樣怎麼可以獲得圓通呢?)

知根雜亂想,湛了終無見;想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