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大批空缺,如今便需得大量合適人才填補,從四大家族中選擇卻是有些“時不我待”,何況任用的全為中下級官吏,於他們利益卻是無損。
如此解釋自然讓他們又明白了一點:劉曄竟然要打曹操佔領後,並未明言歸還的徐州數郡之地主意!
七月十日,劉曄派張飛,典韋,太史慈各領一千騎兵。兩千步卒開赴沛國。魯國,琅琊三郡,而相對的,此時剛回到兗州不久的曹操聽聞劉曄大軍如此動向後,面對他只剩下三城之地的尷尬局面。使人傳信於三郡守兵“不用交戰,退回兗州”,使劉曄兵不血刃地將先前徐州丟失之地收回。完成第三件大事。
同時,在出求賢榜後,劉曄得到了百名經過考察後足以擔任中下級官吏地人才,他此時又出人意料地任用了一位避難徐州之士作為自己府中大主薄,這人名字便是陳群!
有傳言說劉曄在聞聽陳群之名後,並未如平時那般徵辟令,而是直接上門相請,使陳群在父親地准許下同意出仕。
“提親?”
七月十五日,劉曄在徐州治所郯縣城州府內。聽著主薄陳群所說之話語。頓時驚訝之極。
“明公誤會,群所言是請明公以聯姻之法使現時徐州局勢能夠立即穩固下來。曹家掌握徐州三萬餘軍隊中大半數,且對於主公態度並不算誠心歸附;而糜,陳兩家雖說早表心意效忠於明公,但以聯姻之法卻可使他們心思難定可以安定,本就決意支援明公,更加全心效忠,別無2心!”
陳群年齡只有二十二歲,樣貌端正。眉淡須少。一派儒雅風度。其本為穎川人士,隨父親前時就任平原相而至冀州。()最後在公孫瓚與袁紹爭戰時避入徐州。其年少有才,在徐州士族中頗為有名,先前陶謙數次徵辟,皆被其以“年幼淺薄”為由辭拒。
對於劉曄的親自上門折節求賢,陳群心底裡感覺受到重視,再加上對於劉曄先厚葬陶謙,再招賢令的作法也極為欣賞,故而告之乃父,父子意見相同下這才應闢出仁。
此時劉曄的智囊謀士皆在幽州協助劉虞處事,身邊無人情況下,大小事務都是由他仔細思考然後作出決斷,陳群作為主薄之,更是肩負起了擇機諫言,提出合適建議的謀士職責,非心腹之人不可用之!故而劉曄對其地破格重用,對於外人來說是很難理解的。
今次陳群趁著劉曄詢問如何能使徐州局勢最快的恢復平靜後,便將自己想法道出,果然引起劉曄地極大重視,立即教其入了書房內詳議。
“長文所言不錯!聯姻確為效用明顯之法,然吾已有妻室,現時亦無再行納妾想法。”
劉曄被陳群如此點明,也知道如果以他身份來用聯姻納妾必然作用極大,但他私心裡在擁有劉燕以及蔡琰兩位絕色賢惠而又不乏才藝的妻子後,對於其餘庸脂俗粉是看不上眼的,他也極為反感使自己的終身大事同政治因素牽聯太多。
就算再行納妾,也得是自己喜歡的!這就是劉曄的想法。
“明公身份尊貴,徐州大家只怕無人能夠配上,而群所言方法卻是可讓明公屬下眾將與其約以婚姻。不需太多,只須得一二例用來穩定人心即可!”
陳群極為自然的道出這番話語,卻也不知是他本就如此打算,或是知劉曄意思後隨機應變至此。
“此法可行!吾屬下眾將中常文,子義,子龍皆無妻室,其中常文,子義曾有娶妻,只因變故早喪,而子龍雖早有婚約,然其物件樊氏亦為早卒,只有子智有妻子在堂。如此大事還需得他們同意,亂點鴛鴦譜之事我卻作不出來……”
若是劉曄親自出面指婚,他手下眾將自然會接受,但這其中會有幾分自願就不得而知了。奉行兄弟之義來對待下屬的劉曄當然不願意作這等可能會招致他們反感之事了。
“明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