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部分

劉曄也是有著將他們中良善收為部曲,故而也未下達儘量殺傷對手指令,所以此戰也僅是讓對方傷亡數百人而已。

一份捷報以及一封頗有些出乎他意料的洛陽信報,讓劉曄喜憂參半,立時便召來眾多屬下商議。

商議的當然不是太史慈的論功行賞以及關於招安東海賊的下文了,這些劉曄是在與他們商量好以後,按部就班地早有安排的。

“此等大事,況洛陽現今僅有這少數百姓,今大半願意遷離,豈非再置朝廷於尷尬位置,以後極可能再因糧食問題生變故?這等事情又怎會得到天子肯?”

張昭與議事廳中幾人一樣,劉曄的“緩迎天子”策略他們都是清楚地,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曹操最終能迎得天子之上。有這等再行遷民之事,洛陽城中局勢便會激化到無法復加地步,至於天子最終是何結果,誰都難以預料……

“子布應知主公先時已有言解釋,卻是因為洛陽百姓與朝廷所派之貪得無厭之官吏生衝突,不堪重壓下故而全數投于田、趙兩位大人手下,無論如何勸解都不願離開,這等情況下無論兩位大人作何努力,都改變不了朝廷中那些小人勢力將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地結局!如此一來,情願離開,而難以捨棄本就是洛陽現今五千兵馬主體所在之百姓,求問於主公,這也是正常之事。”

糜竺倒是認為這種情形的出現是屬於必然,對於劉曄極早便叫田疇與趙明領兵離開,以防變故地遠見更是佩服不已。一時間他不能想到對策,便先將這等情形說明,以表述二人並非有意如此,實際情勢所迫而已。

“然則天子腳下行遷民之事,此於禮於法皆不可容,若有人以此事攻擊於主公,那又當如何?”

陳群跟隨劉曄將近兩年,漸漸更像一個謀士而非只是作主管文書之大主薄。劉曄屬下們的樂意進取和表現自己,求得更上位的風氣,也是漸漸成形,他們各有各的觀念,看問題的出點當然又有不同。

“既然事情已經生,如何儘快作出決斷,防止再生枝節便是當務之急,諸卿以為這請示,本牧是答應與否?”

劉曄的問話清楚地表明瞭他仍舊是那般並不在乎形式上的諸如道義。禮節問題,他關心的依舊是自己應當稟持的態度。

當最終結果出來後。無論是哪種,都是可以找到合適地託辭,以顯示名正言順,或不得已而為之。這就是明示了陳群,使他更清楚地明白“官字兩口”的真義如何。

“如若天子真能准許,或這其中便另有我等不知之隱秘,遷與不遷都可由主公一言而決。現今洛陽確實也容不得田、趙二位大人留下。只需早作決斷。使其能早日脫身即可。”

自己沒有多少實力之時,何談於護駕天子,還天下太平?這是劉曄先前所說過地自己看法,對於這點,謀士們當然也是持著贊成態度的,初歸不久的孫乾雖然第一次出使之事未能完滿,卻在隨後兩月的日常工作中得到了包括張昭、糜竺等人在內的眾人讚許,最終被劉曄收為心腹之人,相對於別人。他看問題倒是簡單之極,只想著能夠使劉曄不吸引於天下人之目光,成為顧忌之焦點所在即可。

“便如眾卿所言。洛陽城中矛盾局勢不可調和,而天子能夠私下同意這等算是置其於不顧之建議,箇中隱秘也不能盡數知之。若同意,則吾尚需派出使與曹兗州聯絡,使其能夠配合放行,若不同意,只怕遠隔於千里,其地情勢並非我等所以料得……”

這實際上本就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無論選哪一樣。對於劉曄的名聲而言,都有一些損傷。當然是指在士族中。從自己屬下那裡已經得到了他們並不在意劉曄如何選擇,只是就事論事,而不堅持一種意見地態度,劉曄已經心中有底,只見他沉吟少許時間後,便朗聲道:

“田疇與趙明二人,先時盡為本牧所考慮,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