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靠綜合實力強大與否罷了!吾欲重複前漢丞相制度,如此大將軍與三公便皆為名譽職位,諸卿以為如何?”
曹操在如何處理這事上,並沒有與眾人先作商議,卻是要趁著這個機會與眾人說明,而且他對於這種可以名正言順借丞相開府之即,以自己班底處理各種事務。讓別人在短時間內無法以“挾天子而專權”之事成為理由責怪於他。
“天子本就年幼難以處事,而朝中百官更乏有真才實幹之人,惟有鍾繇與楊彪二人可算才能出眾。今時主公以丞相制度使得天子掌握名義上最高權力,而主公及我等立身於實際處事,可算得明智之舉,屬下以為此計為絕妙!”
程昱敏感地覺了實行丞相制可謂一舉而數得,對於曹操而言是極其有利的,不論其中是否有失禮之處。他卻是第一時間表示了同意和支援的態度。
“在重新統一之前,方今亂世便需得主公一力承擔重任,分薄權力於朝野以及尚不能獨力處事之天子並非好事,攸亦同意此策!”
荀攸心裡與其叔一樣,是有著漢室的,但現今亂世中情勢多變,許多時候都是需得立下決斷而不能拖延之時,在這種情況下,由一位強勢又精明的掌權人物處事。比諸於讓意見從來不能統一。按照常規程式更是會拖延不少時間地情況來說,卻是利處極多。
有這些考慮。他會這樣選擇當然正常之極。
“屬下附議……”
最有可能表示反對地荀攸都表示了支援,當然其餘謀士們也沒有不識趣的出來表示反對,紛紛稱好之下,這事情也就這麼先定了下來。
“臣啟奏於陛下,方今諸事未上得正軌,各處情勢萬變之時不在少數,故而臣請復前時丞相問責制度,由皇上與百官督於臣下,若有差池則直問吾之過失,未知皇上心意如何?”
二月十七日,在上朝之時曹操第一時間便如此進言道,令無數本以為他會先說早前便已傳開地近日征討於袁術之事的百官們頗有些意外。
“不可!”
太尉之職讓出後,被封為大司空的楊彪第一時間便出列慷慨激昂地說道:“無規矩不成方圓,前漢之時丞相制度正因其有所疏漏故而廢棄,現今雖然逢得亂世可有些特殊手斷行事,但復改制度卻是有動國本之大事,豈能草率行之?何況正如臣所言,若是現今制度有所不宜之處,則可盡力改善,使得效率增大,充分放權曹大將軍,為何必須改變制度?”
楊彪其實從來到許昌後,對於曹操行事態度便極為不滿,他從曹操謙恭的背後,感受到了他的那份隱藏極深的野心。一邊在心裡暗歎幸好天子並未真正來到許昌受到控制,而是選擇了相較而言好太多地劉曄,一邊又時常與曹操對立,借自己極大地影響力團結朝中百官,使得曹操許多事情不能順利如意進行。
這樣的行為,當然也惹得曹操極為厭惡於楊彪,無奈於其影響力太大,是唯一能與袁氏相提並論地“四世三公”之家族,門生故吏極多,曹操自己又得堅持一貫以來的謙遜實誠模樣,故而無法治辦於楊彪。
這裡又有一個小插曲,相較而言,楊彪之子楊修卻是與乃父意見有些差別,他對於曹操卻是持著頗為嚮往的態度,最近更是在遊說其父,使他能夠前往丞相府中任職……
“司空此言亦有些不妥!前人所謂規矩。並非定下便要後中規中矩,墨守陳規而再無改變!諸侯並起相爭局面下。並非前時那等一統天下,需得以穩定為第一前提之時,那麼由能擔當之人暫攬權力,先收拾江山,這又有何不可?”
眾人驚訝地想看看究竟是誰竟然改於直言頂撞於楊彪,卻不想正是鍾繇這位極有名聲,歲數也是不小之人。
“暫時?汝可知請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