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部分

其集中於洛陽城南、城東一帶洛水下游。當然,依照老規矩還是按例加晌錢,只是留待以後回到代郡一齊放罷了,有劉曄之前信譽保證,這些本就對他感恩戴德的民夫百姓們自然無有不從。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現今劉曄軍士雖然經過任丘一役充足補給,卻也只能支撐到十月底罷了,因此劉曄現今便著力於解決此最大問題,否則不僅進兵長安是個虛妄想法,便是最後想全身回兵那也只是笑話——沒有糧草的軍隊,等待他們的只有潰散一途罷了!

早在起兵前,劉曄便想到這個問題,為解決這注定的難題:他不僅下令於代郡商會明書,若商人運糧送於洛陽一帶後,可按現時糧價五倍收購;當然,這亦只能算一時之法,相對於算上民夫總共兩萬五千的劉曄軍隊來說實在太少且不能保證後續穩定;於是劉曄於出時便下令帶足粟,麥種子,算準時間正好於六,七月間可種下,在十一到十二月間便可收穫一次,以解糧草之急,作好了長久僵持打算

有代郡並著公孫瓚屬下知曉劉曄行事風格的民夫現身說法,分散於河南尹各處現時生活困苦,根本只靠野菜,樹皮,極少靠打獵為生的百姓們聽聞有糧食可種,且收成後自己可留三成,足夠溫飽後,紛紛拖家帶口,隨著這些民夫回到洛陽,由劉曄使人統一安排,領取種子後再根據其各戶勞動能力劃分田地,記錄在冊。

這次隨軍的百餘位“安陽書院”的少年們可算真正“人盡其用”,大部份細節事務都是由能識文斷字的他們一手經辦,有劉曄不時指導,他們於政事處理上亦很快從最初的不知所措走到成熟,畢竟現在只是些細節工作,並不算難度很大。

七月十日,所有民夫依劉曄先前吩咐,只遍訪了七日路程內之隱匿百姓,帶著共計十萬其中有勞動能力的七萬青壯百姓全數返回,再經過十日忙碌,領到粟種的百姓在軍士們的幫助下將種子播下,洛水中下游百萬畝良田重新被耕作,只需熬過近五月時間,便可收穫。

當然,軍士亦有種植任務,所開墾之地被稱為“軍屯”,與百姓們的“民屯”區別。如此一來,劉曄便成為了繼徐州陶謙之後,第二個正式採用“屯田”制之人。

商人逐利而動,有代郡商會那明碼標出的價格,心裡盤算著只需順利交易一次,便足可獲四倍以上暴利後,其中自然不乏敢於冒險者。從徐州,淮南一帶收購,或者本就囤積眾多糧食的商人們,背後有當地豪強勢力支援的,明日張膽;沒有的,則巧借名目,暗渡陳倉,紛紛轉運大批糧食向洛陽而來。

手下瞬間多了十萬百姓需要吃飯,自然使劉曄更有些焦頭爛額,原本能支援到十月底的糧草,便是縮減用度,以最低標準供於百姓,亦只夠到九月中旬罷了。

當然,軍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作出這種自斷後路的蠢事——先不說會於士氣大大不利,只是沒吃飽肚皮,又能指望士兵們有多少戰鬥力?

正因為如此,先後運輸共計三十萬石糧食到達洛陽的商人們可算解決了劉曄的燃眉之急。

“信用值錢嗎?”

劉曄用來買糧的支付方式便很好地回答了這個疑問。

“打白條?”

沒錯!劉曄行軍本就艱難,當然不可能帶著太多黃金錢物。於是,畫押上他的大名後,商人們便可憑著“安平侯”大人那獨一無二落款筆跡風格的“便條”,於代郡商會領取相應錢物。如今這種情況也是劉曄當初與田豐商量著,只為加快商業順利流通而靈機一動間搞出這個商會所不能想到的。

“沒想到自己現在隨手一劃的字據,也可值黃金千兩……”

九月三日,劉曄在洛陽城新建的府邸內,送走一位剛從鄴城經河內前來送糧的大商後,回想起前世那種平平淡淡,雖談不上貧窮手中卻也沒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