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快馬送報,再加上劉曄翻看公文不少,當他見到時已是六日之後,到他定下心思反應過來,又過去了四日。
那麼,他能真如自己初時想像那般立即拋下所有事務,趕去代郡將蔡琰娶回來麼?
不行!別的不說。要他真敢這麼置全州數百萬眾百姓生計不顧。只怕前刻定念執行,下一刻劉虞就會拿著手仗來教訓他!除非將手上事務交託妥當。必無疏漏。而且這個事情就算因事急,並且顯出誠意即刻前去阻止。他要納妾也得需要正妻劉燕和長輩劉虞地同意,否則便於禮不合!
那既然一時半會這些事情不能處置妥當,為什麼不直接派人去代郡傳令給蔡邕,教他毀婚將女兒留著,等他一切安定後自去迎娶?
蔡邕工作是屬於劉曄下屬,但並不是臣屬,反而一直被尊為長輩,這種事情又非公事,他劉曄能以堂正命令去管下屬家事,只怕傳出去便要教人嘲笑指點,聲名掃地。
於是,他便只有一邊教劉燕回家與父親劉虞商議此事,一邊多作安排,緊要政事,軍事皆勞心勞力地迅處理,再思考著如果安排交接,讓自己不在的一段時間內不出亂子。
時間便是這般一天天過去了……
這一日在劉府中,當劉虞聽聞女兒數次訴說此事,依然是不許!雖有劉燕細語溫言勸說,仍舊堅持己見道:
“燕兒,你怎這般犯傻?吾不顧他人說道而撮合你與曄兒,雖大勢是為看中他才學可以興扶漢室,值此亂局情況下能接過吾之大權重任,卻也有著為吾東海恭王一脈延續意思,汝現今與曄兒成親四年,卻依舊未生下子嗣,若是讓蔡氏進門,其有出、而汝無後,豈非於你不利?此事不妥!”
“父親大人亦知道孩兒無後事實,自古不孝有三,而無後為大!若是隻考慮家族利益而讓夫君終至無後,這豈非更讓旁人閒話詆譭?”
劉燕幽幽的話語也透露與劉曄成親四年而無子嗣,認為問題必是出於自身後,她內心自然也極不好過。
“吾亦未言若真無子嗣,卻不許曄兒納妾。但此事不用太急,你兩人聚少離多,現今基本局勢安穩,曄而也言最近兩年都會與民安息,儘量不打大仗。那借此機會再多看兩年亦屬無礙。何必急於一時?再者便是吾都親耳聽聞過有說蔡邕之女才學無雙之名,萬一納過門來曄兒他卻冷落了你,這又如何是好?”
在這個問題上。劉虞顯然也是早就考慮過地,想也不想便直接答道。
“父親大人只怕還少算了一點,夫君他性子看似聽言納諫,從善如流,實則卻也有一股倔強,他認定的事情,便如父親大人一般,都不會輕易改變。而在此事上。孩兒能看出他對著琰兒也是真心,若是強加阻止,將來事出萬一,反而真正讓他寒
這個說法細細道來,劉虞頓時猶豫了起來,想當初嫁劉燕於劉曄,他也是做過一番思想爭鬥後這才最終作出決定的。
同姓不婚,同宗不娶,雖無明文鐵律規定,但從春秋時期後便有這麼一條禮訓。雖然貴族們為了達成政治目地。在本朝時期同姓聯姻,遠親婚娶者比比皆是,而女子作為男性附庸,重要的不是她們婚嫁本身,而是這樁聯姻背後的目的是否達到罷了!故而此等聯姻雖然平常繁多之極,但畢竟於禮不合,對於向來守禮奉身地劉虞來說,自然是需要詳加考慮,然後再作決斷的。
“燕兒你先回去,吾與汝母親商議後再細作考慮幾日。另外汝需得嚴告曄兒,教他莫以此事分心,先作好本分職責才是!”
半晌後,劉虞終於沒有像往常那般再一口拒絕。而是留著餘地的吩咐道。
北地的夏季乾燥炎熱程度並不輸於南方,行走於室外地人們皆是汗水滿面,涅透衣襟,但這炎炎的烈日顯然不能阻止他們正常的工作生活。
代郡城中依舊人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