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他並未繼續引兵攻佔此時兵力空虛的弘農,只是嚴築城防再作守備。
由於從屬關係地原因,張濟並未第一時間得到函谷新關被攻克訊息。
而控制洛陽的田疇,也依著劉曄意思,從未打明過旗號,故而除了曹操以及河內的張揚,關中的西涼勢力並不知道他們底細。
過了許久,接到這個被攻破訊息的張濟,見對方並沒有想佔弘農意思,也就放下了心,只與郭汜,李兩人提了一次,卻未引起足夠重視。
有張濟地勸說。馬騰與韓遂退於天水一帶,而郭汜,李兩個面對著自己本來掌握的王牌皇帝和百官,被楊奉給鑽了空子掌握,便給了張濟面子藉機下臺,復又和好領兵攻擊長安。
可惜擁有三萬大軍的楊奉又有著長安堅城之利,他們三人雖有十餘萬軍隊。卻是攻城不下,最後只得接受獻帝使楊彪提出地和議。
經過十餘天的議和,郭汜濟答應了獻帝有關於還都洛陽地建議。
在他們看來,小小的洛陽一帶,不足萬人地部曲卻是根本不能與他們所抗衡,而這時新關陷落訊息。同樣也未傳來。
洛陽是誰的部曲,獻帝以及楊彪是清楚的,這自然是田疇後來透過秘密遣派人員入長安報告原因了。只要能到得洛陽。便可算是脫離虎口,能得到現今勢力強大,聲名如日中天的劉曄部曲保護,稍等一段時間,得到訊息的劉曄若再能將天子迎奉到幽州或徐州,那便真算得成功!
經過二十餘日的準備,於七月二十六日,獻帝與文武百官便在楊奉大軍的護守下開出長安。浩浩蕩蕩地過潼關,而欲經弘農返回洛陽。
六日過後。正是八月初二,可郭汜,李和張濟突然反悔,這自然是因為他們現了談判過程中獻帝根本沒有要他們大軍協助,先將洛陽那約有萬數軍隊地勢力驅逐掉。
這中間有什麼隱情,原本以為放獻帝回洛陽,他們依舊可以牢牢控制住地三人坐不住了。
立時要求獻帝和百官停止前行,先回長安再說。現今剛過潼關進入弘農境內,前方函谷舊關同樣是有人守備的。眼見脫困有望。並且楊奉部曲失了堅城掩護。是無法與就跟在後方地十餘萬西涼大軍相爭地,早知郭汜。李這些人反覆無常的獻帝當然不甘心聽其連篇鬼話,一邊派人拖著,一邊卻在楊奉派出軍士護送下欲渡黃河而到河東境內。
早前根據地便在此處的總計有數十萬的白波軍領李樂等人便與楊奉有過聯絡,求保全天子能夠得到朝廷赫免。此時情況之下,獻帝作出這等選擇也是無奈之極。
就在一切安定,只待當夜獻帝便可輕舟隨從先離此危境時候。經慕僚提示,郭汜,李以及張濟識破了楊彪與楊奉的緩兵之計,直接翻臉相攻。
大軍混戰之下,箭羽橫飛,郭汜,李大軍數次與狼狽奔逃的獻帝一行只餘百步,流箭多次從其身邊飛過。隨從護衛也是漸漸減少。
瀕臨如此絕境的獻帝,與楊彪一道也顧不得百官只能亡命奔行。他們若能脫身,則後面無論楊奉亦或是百官就便戰敗被俘,可有了白波軍的掩護,郭汜,李只怕也會留些餘地,不會妄意殺戮。
在這個過程中,原本隨同獻帝一起逃命地許多文武官員,紛紛眼見敵軍便要追上時刻,義無反顧的以微薄地血肉之軀領著少量士兵阻擋追兵。便是以著“螳臂當車”的無畏態度終於為獻帝爭取到了一線生機!
也許他們並非是才能卓絕的良臣,但卻無愧於真正的忠臣之名……
獻帝一行人終於在氣力漸感不支的時候,到了黃河岸邊,奮起餘力上了一葉早已備好的小舟,立時便在船伕全力操舵下,橫越激流而到得對岸!
知道獻帝已逃到對岸白波軍勢力範圍內,對於這些沒少打交道的黃巾餘黨,郭汜,李是頗有些無奈的。而與留下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