忖:〃這番調動……;莫非是太平的手筆?想不到她還真有辦法。〃
楊帆想了想;向羅令道:〃這麼說來;我們該去恭賀崔侍郎榮升之喜才是;侍郎在衙門裡麼?〃
羅令道:〃崔侍郎入宮去了;想來皇帝對他另有訓教!〃
楊帆嗯了一聲道:〃知道了;等崔侍郎回衙;告知我一聲;本官與陳郎中同去道喜。〃
楊帆說完;便轉身回了簽押房;門口眾人一見楊帆自始至終未曾露出驚訝的神情;不免竊竊私語起來。有人便道:〃瞧楊郎中這副樣子;好象早就知道崔侍郎榮升似的;我瞧他方才的神sè;可不像是才聽說。〃
羅令的主子陳東如今和楊帆一個鼻孔出氣;曾經視楊帆如寇仇的羅令;如今對楊帆自然也要維護起來;一聽這話神sè一緊;趕緊搶白道:〃胡說八道!上頭的任命;楊郎中怎麼可能事先知道?人家這叫處變不驚;這是城府;懂嗎?〃
p:誠推薦票!
x30f
;
第四百五十五章 密議
羅令如此緊張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一旦坐實了楊帆事先知道此事,傳揚出去對楊帆將大為不利。
朝廷各個衙門裡頭,都有一塊寫著“清慎勤”三字的匾額,以此提醒官員們要據此三字,做事做人。這個“清”指的自然就是“清廉”,“勤”則是指勤勉,那麼“慎”是什麼?就是謹慎保密。
當年,有一次秦始皇登山散心,看見山下有丞相李斯的車隊經過,規模太過暄赫,秦始皇很不滿意,就發了幾句牢騷。沒過幾天,他又一次看到李斯的車隊,竟發現車駕儀仗已經精簡了∝始皇馬上警覺到身邊有人向李斯報訊。他進行了一番調杏,沒有確認通風報信的人,就把當時在場的所有太監統統殺掉了。
漢元帝的時候,有人舉報一位縣令濫殺無辜,皇帝還未決定如何調查,那位縣令就上書辯解了,皇帝馬上察覺是朝中有人通風報信,一經查實,正是主管官紀監察的御史中丞向那位縣令透露了口風,皇帝馬上下旨把這位御史中丞撤職杏辦,關進大牢。
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對於洩漏法令的要求更為嚴格,一旦洩漏了尚未公佈的朝廷政令,最輕的處凡是罷官免職,而且不管你洩漏的訊息本身有多嚴重。
有些性格謹慎的官吏頭一次進宮見駕或辦事,出來以後家中的親人乃至長輩好奇地向他詢問宮裡頭臺階前面種的樹是什麼品種,他都堅決不肯回答。
提拔宰相、任命刑部尚書這樣的大事,如果皇帝還沒有下旨,楊帆一個刑部司郎中就先知道了,那就明擺著是有人洩漏,一旦皇帝知道追究起來,那可是大事,羅令曉得其中的厲害,是以急急搶白。
不過,心府對洩漏政令的處罰雖嚴,例朝例代卻總有人洩漏政令而那些訊息靈通,能先人一步知道訊息的人,在官場中也就成了手眼通天、令人敬畏的人物。羅令的這番搶白,反而讓大家更加認定楊帆早就知道訊息了。
有人已經開始恍然大悟地道:“我就說呢!難怪楊郎中最近一反常態天天準時到衙裡辦公,還用心研究律法,如此勤勉刻苦恐怕……,他是早就知道這刑部衙門要換人了,所以刻意有所表現啊!”
“是啊,看樣子人家楊郎中早就知道了。”
“我說你們別扯了,這是什麼級別的事兒?這是宰相、尚書級別的官員調動,你沒看崔侍郎接到宮裡旨意,要宣他進見時他那副驚訝的表情,連他事先都不知道呢,楊郎中怎麼可能先得了口風?”
“廢話,要不說人家有本事呢。莫非你忘了太平公主……—,”
“噓!噤聲噤聲,都散了吧散了吧,該幹嘛幹嘛去,別在這兒閒扯淡!”
有些老成持重的胥吏發覺他們越扯越歪,趕緊出聲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