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於房地產業的定位和發展模式還存在不同的認識,房地產市場結構性矛盾突出,房價上漲過快,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方式有待改進,效能有待提高,以下就幾個主要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

長期以來,北京市經濟社會改革和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是人口的過快增長與資源環境的承載力之間的矛盾。交通擁堵、空氣汙染和環境質量差,文化、醫療、衛生和教育水平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現實需要,歸根到底,是人口總量過大,外來人口增長過快,城市承載力不足,而深層次原因是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以及產業佈局與科學發展的要求之間還存在差距。儘管奧運的籌辦和成功舉辦推動了北京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結構明顯改善,產業佈局更加最佳化,但如何有效抑制人口已經成為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必須破解的難題。

矛盾體現

(1)城市建設用地不足,長期面臨經濟發展“與民爭地”的態勢。即城市經濟發展用地,將與城市功能實現必須的用地(如基礎設施用地、市政設施用地、園林綠化用地、交通倉儲用地等)、城市生活必需的住宅建設用地(包括:保障性住房用地和商品房用地)爭奪有限的指標。在如何合理分配用地指標上政府陷入兩難。

(2)在如何保持合理的房價、地價水平上,政府陷入兩難。高房價、高租金在有利於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淘汰低端產業的同時,也帶來企業經營和居民生活的高成本壓力,不利於企業對研發和自主創新的投入,以及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房地產業的高利潤也吸引了大量資金的流入,一些企業靠房地產開發或高租金就能獲取高額利潤,對技術創新投入的動力弱化,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力和發展動力降低,高度依賴房地產經濟的結果必然影響到城市的競爭力和發展動力。高房價加大了中低收入家庭購房的成本,加大了住房保障工作的難度。

(3)在不斷改善民生與如何有效控制人口上,政府面臨兩難。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公共交通、環境綠化、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和住房保障必然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而新城建設的推進,民生問題的改善和保障水平的提高,又必然形成對外來人口的巨大吸引力,可能導致外來人口無序的快速增加,並進一步帶來城市建設、管理和執行的壓力。一方面隨著保障標準的提高覆蓋範圍的擴大,北京市常住戶口居民不再願意從事低端服務業和一般性製造業,城鄉結合部所謂“瓦片經濟”現象突出。另一方面,由於維持城市正常生產生活的現實需要,低端服務業並沒有相應被淘汰或升級,而是成為外地來京人員就業的一個“吸鐵石”。新建房屋又成為承接外來人口的載體。

當前,對於房地產業的發展定位有不同的認識。比較典型的有兩種觀點:

(1)要把房地產業作為拉動內需,確保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為首都經濟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發展條件、內在動力有利於奧運會後的可持續發展。北京仍處在城市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程序中,發展空間廣闊、動力強勁,人口增長和收入提高帶來的房地產剛性需求仍然長期存在。房地產業作為既拉動投資,又拉動消費的行業,對於克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實現首都“保增長保民生”的目標至關重要。他們認為市場供過於求是一種結構性假象,強調政府不僅不應該控制投資規模,還要進一步加大市場供給,他們希望政府出臺進一步的扶持產業發展的政策。

(2)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重新定位房地產業的功能和屬性。在肯定房地產業發展取得很好成績,對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認為相對於北京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總量偏高,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