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湯若望看來,眼前這位肖圖白大人,是皇帝身份的一名寵臣,但是權勢卻比徐光啟更強。與這樣的當權者做交易,也是為了傳教事業!
可惜的是,這位肖大人並不信教。。。。。。
事實上,肖圖白也不可能去信教,因為他本身就是以中國傳統封建迷信神話自己,堂堂一個“謫仙人”,一個從天上下凡的神仙,如果去信仰西方宗教的話,肖圖白努力神話自身的成果便付諸東流。…;
欽天監原本有8名西方傳教士,不過有四人隨著年事漸高,已經病逝。此時的西方傳教士僅剩下4人,分別是湯若望、龍華民、艾儒略、羅雅谷。
這些傳教士除了宗教上虔誠之外,也都是一流的科學家。
而且,這些傳教士來到中國之後,往往只用幾年時間,便能夠熟悉的使用中文,居住十多年之後,便能夠用中文創作書籍。由此可見,這批傢伙人人都是天才。
而除了4名正宗的歐洲教廷派到中國的傳教士之外,還有百多名傳教士們的助手。這些助手有的是來自於歐洲的專家,也有一些的大明本土的專家。
在欽天監的體制中,西方人飢渴的學習中國的各種文化,而中國人也謙虛的學習西方的語言和學術。整個欽天監之中,大約有2000多人。
而精通中西語言,能夠翻譯西方的學術書籍的人才,大約有300多人。當然了,他們基本上都肩負著觀測天文,繼續完善曆法的重任。
在肖圖白看來,修訂天文曆法雖然很重要,但是這是長期的工作,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出成果的。
而現如今,有1300多本西方的學術書籍,這裡面蘊含著大量的寶貴的知識。將這些知識給翻譯過來,比如一些的物理、化學、醫學、礦產、機械之類的知識很快就能夠被吸收,化作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動力。
而裡面的西方的數學書籍,更是彌補中華文明缺陷的關鍵!
中國封建社會的發明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世界各大文明的總和。而中國的宋朝、明朝的文人,也熱衷於研究自然科學。比如,明朝的《夢溪筆談》,明朝的《物理小識》之類的百科全書級自然科學研究筆記。
這這些中國學者的自然科學研究筆記裡面就可以看出了,中國文人中,也有一部分的發燒友,瘋狂的進行科學實驗,總結了一系列自然科學研究的結論。
中國古代既不缺發明家,又不缺科學家,但是為什麼就沒有產生工業革命,沒有搞出牛頓三大定律一般曠世的成果呢?
原因在數學——中國古代的工匠也好,愛好研究自然科學的文人也罷,也熱衷於做實驗。但是,沒有以數學作為工具,那些經驗的總結,就不能夠達到科學的高度。
直到徐光啟時代,才真知灼見的提出了——“以數學為根本”!
徐光啟認為數學是萬事萬物的最根本道理,許多數學公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在數學公理、定理的基礎上,去進行研究,才能夠研究出本源奧秘。
第六十八章 傳教士(三)
明末的“西學東漸”之中,不少士大夫成為天主教徒,最有名的一名莫過於徐光啟。不過,徐光啟最初是為了學習利瑪竇的學問,才會受洗禮成為天主教徒。後來徐光啟如願以償,跟隨利瑪竇學習數學、幾何等等知識,並且與利瑪竇一同翻譯《幾何原本》。
不過,徐光啟和利瑪竇兩人的翻譯效率也太差了,幾十年時間還沒有將《幾何原本》翻譯完本。這裡,除了徐光啟在官場上,利瑪竇在宗教事務上,分散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文言文翻譯的弊端。如果換做是白話文去翻譯,用不了幾年便可以翻譯完本。
而徐光啟在拜師利瑪竇手洗成為天主教徒後,又開始拜訪多位西方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