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打下的龐大疆域的防空要求,日本人還是在朝韓半島的重點地區設定了眾多的防空火力。就連本土剛裝備的3式120毫米高射炮都安置了18門。
日本造的……地面安裝反空預警雷達對空雷達也已經在朝韓半島開始應用。
不過這種後世只生產了80多座的地面防空雷達,雖然對空警戒最大距離是145公里,但顯然產量不足。
為了彌補雷達數量的不足,日本人還是組織了數萬的朝韓偽軍來時刻的關注空中的動靜。用人力來彌補上了防空體系的一些不足。在黃海和朝韓半島沿海,也裝備了不少架設電臺的船隻,來同時對空對海警戒。
這種情況下,岡村寧次相信華夏人即使空降,也會損失不小,而且空降的規模能有多大?
即使是華夏遠征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的空降。弄出上千架的運輸機,短時間內也不過幾萬人一兩個師的規模而已。
日本朝韓駐兵隨時可以把這些空降入侵者消滅。
這不是岡村寧次的誇張,
日本現在的精銳部隊,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澳洲,剩下一個不是本土,而是朝韓半島。
為了在澳洲取得最後勝利,日軍從中南半島調集了精銳,這個時候的中南半島和印度等地,已經剩不下多少精銳部隊了。
而為了抵禦和威脅華夏,在朝韓半島上的120萬日軍中,精銳老兵佔據了一半,甚至都為此抽調了日本本土上的精銳部隊。
那120萬大軍不可能都集中在朝韓半島和華夏的邊界,很多都是分佈在朝韓半島的各大重要城市,就是為了防止華夏的傘兵突降。一般小規模的傘降部隊,很輕易就會被重兵把守的日軍消滅。
傘兵在撕破了那道神秘面紗後,在不斷被各國使用的同時,也暴露出了它的缺點。
受到空運和空降的限制,傘兵不可能得到重武器的支援,僅憑著那些輕武器,不要說突擊,甚至連敵人的包圍都不一定突破。
德國人在大不列顛島玩了兩次大規模的空降行動,都達到了師級的規模,即使在空中火力佔優的情況下,順利的降落,但不久後也在英軍的包圍中無聲無息了。
在戈林手下的空降部隊精銳也搭進去後,現在德國人已經不大組織大規模的空降了,而只剩下了小規模的空降滲透。
岡村寧次自信,即使日本人的重武器達不到英國人的水平,但數量遠超傘降部隊的人海戰術也能把來犯的華夏傘兵消滅。
“支那大軍,從……從海上過來的!”副官急道。
“海上?大軍?”岡村寧次跨前一步,抓起了他的衣領,瞪眼怒道。
登陸戰的殘酷是每個懂軍事的都知道的,即使強大如德國人都在登陸挪威的時候吃大虧,而現在即使在最巔峰最強大的時刻,也因為後勤補給和支援部隊的運送困難,而陷在大不列顛登陸作戰的泥沼中。
而朝韓半島三面環海,日本人不可能不會重視海岸線的防禦。
除了利用強大的日本海軍,組建了沿海衛隊外,即使各處海岸的重要地點也駐有軍隊,建造有海岸防禦工事。尤其是在距離華夏較近的西朝韓灣周邊,更是重兵駐防。讓岡村寧次有信心攔截一切海上的來敵,更何況眼下依舊還是殘冬嚴寒天氣,沿海都有冰塊的海況下,怎麼可能會下海登陸作戰?
正是從空中到海岸,再到接壤的陸地等諸多苦心經營,才讓岡村寧次很難相信華夏人的大軍會突然殺來,一時有些失控。
“就……就是華夏的大軍,他們,他們已經在仁川、咸興登陸了!”副官望著岡村寧次瞪得通紅的眼睛雖然心中害怕,但還是如實回答道。
“仁川……咸興!”不用看地圖,岡村寧次也知道這兩個地方對朝韓半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