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若能心如明鏡,不為外境所動,方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在一片雲霧繚繞的深山之中,隱匿著一座古老的禪院,禪院四周古木參天,翠竹搖曳,溪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

這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法號“心鏡”,他深諳佛法,慈悲為懷,吸引了無數求道者前來參禪問道。

一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禪院內的銀杏樹下,聚集了一群年輕的僧人,他們圍坐在心鏡禪師身旁,聆聽禪師講法。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禪師身上,為他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環。

心鏡禪師輕撫著手中的念珠,緩緩開口:“諸位弟子,佛在《四十二章經》中曾言,未證阿羅漢果者,莫信己意。你們可知其中深意?”

眾弟子面面相覷,皆搖頭不語。心鏡禪師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己意者,乃心中之妄念,剎那生滅,如浮雲過眼,不可捉摸。凡夫俗子,常被外境所擾,心意隨境而轉,如何能信?”

說罷,禪師站起身來,走到一棵銀杏樹下,指著那隨風搖曳的樹葉說道:“你們看,這樹葉隨風擺動,它的命運似乎掌握在風的手中。然而,風只是外力,真正的主宰在於樹本身。樹若根深葉茂,即使狂風驟雨,亦能屹立不倒。同理,我們修行之人,若能心如明鏡,不為外境所動,方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眾弟子聞言,皆若有所思。此時,禪院外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個年輕的僧人匆匆跑來,氣喘吁吁地說道:“師父,山下來了一群村民,他們說村裡的水源被汙染了,希望我們能幫忙解決。”

心鏡禪師眉頭微皺,稍作思忖後,對那年輕僧人道:“你速去告訴村民,讓他們稍安勿躁,我自有安排。”

那僧人領命而去,心鏡禪師轉身對眾弟子道:“此事關乎眾生福祉,我們須得前去檢視。然而,此行亦是一次考驗。你們需謹記,無論遇到何種境況,皆要保持心如明鏡,不為外境所動。”

眾弟子齊聲應諾,跟隨心鏡禪師走出禪院。一路上,山路崎嶇,草木蔥蘢。陽光透過密林,灑下一地斑駁的光影。

心鏡禪師步履從容,神態自若,彷彿世間一切紛擾都與他無關。

不久,眾人來到山下村莊。只見村中水源旁,聚集了許多村民,他們議論紛紛,神情焦慮。心鏡禪師走上前去,詢問了水源汙染的情況。

原來,是上游的一家工廠排放汙水,導致水源受到汙染。

心鏡禪師沉思片刻,對村民們說道:“諸位莫急,我且去檢視一番。”

說罷,他帶著幾個弟子,順著水源向上遊走去。

經過一番勘察,心鏡禪師發現那家工廠確實存在排汙問題。

他找到工廠負責人,耐心地解釋了汙染對村民生活的影響,並勸說其採取措施,改善排汙情況。

那工廠負責人初時態度傲慢,不以為意。

然而,在心鏡禪師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下,他逐漸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表示願意配合解決。

回到村莊後,心鏡禪師將情況告知了村民們。

村民們聞訊後,無不歡呼雀躍,紛紛感謝心鏡禪師的幫助。

此時,一個年輕的僧人卻面露疑惑之色,他走到心鏡禪師面前,問道:“師父,您為何要如此費心費力地幫助這些村民呢?難道我們不應該專心修行,追求解脫之道嗎?”

心鏡禪師微笑著看著他,說道:“修行之道,非但求個人解脫,更須以慈悲之心,利益眾生。若我們只顧自己修行,不顧他人疾苦,又怎能稱之為真修行呢?再者,此次事件亦是對我們的一次考驗。我們若能心如明鏡,不為外境所動,方能在修行之路上更進一步。”

那年輕僧人聞言,頓時恍然大悟,深感愧疚。

他向心鏡禪師深鞠一躬,表示將銘記師父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