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魚兒也是頭一回在中秋節的時候進城賞燈,因此自是目不轉睛的四下張望,不想錯過眼前的美景。當然魚兒看了這些花燈後,心裡也會下意識的把它們同現代的花燈做比較……
魚兒比較了幾回後,很快就發現這些花燈雖然不似現代花燈那樣、能夠藉著通電讓燈光更明亮耀眼,但這些花燈的工藝和別出心裁的設計,卻是現代花燈遠遠不能比擬的,就連魚兒這個穿越人士見了也只有感嘆和佩服的份兒!
魚兒一行人沿街觀賞了花燈一會兒,走在最前頭的李二妞就開始有些心不在焉了,目光也不再在那些炫目多彩的花燈上停留了,而是開始東張西望像是在尋找某樣物事般。
很快李二妞就雙眼一亮、拉著魚兒的手說道:“魚兒你快看!那兒有一座小廟宇,我們進去瞧瞧!”
魚兒聞言順著李二妞指的方向看去,見不遠處果然有著一座不大但卻擠滿了人的廟宇。不過魚兒覺得眼下不是到廟宇裡燒香拜佛的時候,因此她當下就蹙眉對李二妞說道:“二妞,小廟宇什麼時候不能去瞧?眼下我們應該在外頭賞這一年才盼來一次的秋燈才是,不該上上小廟宇裡頭去湊熱鬧。”
李二妞聽了魚兒的話依舊有些心不在焉,眼神一邊往小廟宇那邊飄去,一邊急忙忙的嗔了魚兒一句:“哎喲!魚兒你還真是什麼都不曉得!難道你不曉得城裡人每到八月十五就會到廟宇裡聽香嗎?”
這魚兒還真不知道城裡人有這麼一個規矩,也不知道這“聽香”究竟是幹啥的,因此她只能睜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看著李二妞,臉上也堆滿了渴望李二妞解答的神色。
李二妞聞言先是有些不自在的掃了小栓子、楊六郎等小子一眼,隨後才神神秘秘的把魚兒和馬四娘拉到一邊,壓低了嗓音說道:“我先前說的城裡好玩的物事就是指聽香!這聽香可神了……”
一直到李二妞神神秘秘的解釋了一番,魚兒才知道原來千百年來閩南一帶的老百姓們,都有中秋之日、夜半“聽香”的獨特風俗。
這所謂“聽香”,按李二妞的解釋來說、其實就是老百姓在中秋節夜間前往寺廟,以自己需要問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禱告。老百姓焚香禱告完後、必須手持爐香走到人群喧譁之處,聆聽第一句入耳的話語,
這入耳的第一句話會被聽香之人牢牢記住,最終以此句話為依據、請廟裡的大事卜算解答。魚兒一聽李二妞的話,就深覺這“聽香”同“測字”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以某句或某段話裡蘊含的意思來判別問卜的結果。
魚兒一瞭解聽香這個閩南特有的習俗,就明白這“聽香”帶有迷信的色彩,但魚兒也知道“聽香”其實是閩南老百姓思念親人的一種精神寄託。畢竟閩南一帶有為數不少的男子飄洋過海到海外謀生,到了中秋佳節也總會有些人家難以團圓和相聚。
俗語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於是慢慢的閩南一帶也有了這樣的傳言———傳言每到中秋佳節、夜深人靜的時候,留守在家鄉的老母或妻兒就會點上三支香,躲在巷口、牆邊聽聽過路人說些什麼話,然後根據話語細細辨別在外親人何時來信、是否安康等等,聊以慰藉思親之心。
當然,還有許多懷春的少年和小娘子、會藉著聽香來問卜自個兒今後的婚事,藉著持香聽到的第一句話,來問卜自個兒能不能同心上人相守一生,或是問卜如意郎君何時才會出現等等。
因此魚兒聽了李二妞介紹完聽香這個習俗、再一見李二妞那有些心不在焉的神色,當下就猜到平日裡看著大大咧咧的李二妞、心裡也開始思春了,更是斷定李二妞放著美輪美奐的花燈不看、非要擠到那個小廟宇裡去,一定是想借聽香來問卜今後的良緣……
既然李二妞心心念唸的惦記著這件事,那魚兒自是要成全她了。
因此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