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部分

柏林會議結束了,大家都有失有得。

德國得償所願兼併了奧匈11個省,國土面積增加了近20萬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近2000萬,而且西北部的工業區全數併入,從此德國一舉超過法國,成為歐洲領土面積第二大國。

但是奧匈的解體,雖然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和匈牙利依然會是德國的盟友,但是由於割讓了加利西亞和布達維科,勢力範圍退出了保加利亞,黑海沿岸交給了俄國,總體勢力範圍實際上是受損了。

義大利得到歐洲四大國的承認,成為了新的第五大國,國際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也徹底失去了和德國人別苗頭要回蒂羅爾區的可能。

英國人這次雖然啥東西都沒撈到,不過一開始英國人就是以一副和事佬的嘴臉出現的,因此德國人如此給面子的召開個會議讓英國人刷一下存在感,英國人還挺吃這套,滿足了大英帝國的自豪感。

而法國人則是最大的輸家,當初叫的最響,但是被打臉也是最狠。這個會議也頂多是讓法國人有了塊遮羞布:你看大家這麼多人都同意了,我一個人實在沒辦法啊。

而最大的贏家是俄國人,得到了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讓當年一直對大家三分波蘭一直耿耿於懷的俄國人大大的滿足了。而得到了德國人的支援,俄國人在黑海沿岸的權利根本不需要經過英法的同意。

但是表面上如此,背地裡約亨卻不這麼看。最大的贏家依然是德國才對,首先,獲得了濱海省後,重要的普拉港就屬於德國了,德國成為地中海國家後,在對遠東貿易上航運線將會縮短接近4000海里,這將會對德國的經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並且國土面積和人口的增加都代表著更大的國內市場,想要佔領這個市場,無論是德國還是原本的奧地利企業都要經過一番廝殺,優勝劣汰下來的企業的實力無意是最強的。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刺激,而對本身實力較差的奧地利企業則是一次篩選。

而整個奧匈的工業區基本都併入了德國,如果經過篩選,弱小的企業被淘汰,整合資源提升效率的新興企業也更有利於提升德國整體經濟實力,搶佔貿易市場。

在一戰前,德國有著歐洲第一的人口增長率,如果加入的2000萬人也能保持高增長率的話,也將大大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至於一個大一統的德意志帝國能否同時應付兩線作戰並最終取得勝利,約亨不知道,但是考慮到一戰奧匈軍隊的拙略表現,約亨認為,至少不會比歷史上更差。

俄軍的低素質讓勃魯西洛夫戰術這種堪稱無解的進攻被執行的一塌糊塗,但是就是這樣奧匈軍隊都被打得哭爹喊娘,損失150萬部隊,戰損比高達1:3,逼得德軍不得不從西線抽調部隊前往東線支援。

德國人表示如果有150萬德軍,到時候就是我把毛子打個1:3了。所以奧匈解體在軍事上根本沒什麼影響,約亨甚至還可以期待一下加入德**事體系下的奧地利軍隊的戰鬥力。

而且奧匈的消失也讓德國和義大利之間的隔閡消失了,最壞的情況義大利人也不會那麼幹脆的在1915年叛變。

義大利人和奧匈西北部的領土糾紛一直是三國同盟最大的障礙之一。一戰後奧匈解體,義大利更是對整個奧地利南部起了貪慾,甚至在1934年透過在勃倫納山口派遣了4個師使得希特勒放棄了吞併奧地利的企圖。

然而奧地利被併入德意志第三帝國後,義大利在矛盾消失的情況下迅速向德國靠攏,最終成為邪惡軸心之一。

因此奧匈解體,德國的強勢介入同樣也會讓義大利打消一些不必要的想法。

所以無論怎麼看,奧匈解體對德國來說都是利大於弊。

而英國看似沒有失去什麼,但是俄國人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