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般我們不會把深般若講出來,我們一般人請大家結緣都是好好唸佛。只有一種大善根的,你才會告訴他說,除了法力在攝受你,其實你能唸的心也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就在你的心中,你只是怎麼樣?“託彼名號,顯我自性。”所謂的往生,是你讓你自己往生的。一念心性本來具足極樂世界的功德,你只是假借名號來幫你開顯你心中的極樂世界,讓你顯現出來,所以佛號是一個助緣。
這種道理,只有你善根成熟了善知識才會告訴你,就是除了法力以外還有心力。但是這個地方重不重要?這非常重要!尤其是臨命終的時候。臨命終跟我們平常最大的不同,你學過唯識你就知道。諸位!你平常面對的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對你算客氣了,它給你的問題不多,因為就是今生的障礙、今生的妄想、今生的煩惱,你可能跟某一個人結惡緣,跟誰結什麼緣。你臨命終的時候面對的是第八識,第八識不跟你客氣。第八識其實是無始劫來你所有的大倉庫,它跟你算總賬啊。你要知道,它不是跟你算今生的賬。你說,欸,這個業我今生沒有造。對不起,你前生造的,照樣跟你算。你今生要離開了,第八識一條一條跟你算清楚。
所以臨命終的時候第八識現前,你這個叫內憂外患,內有妄想,外有業力,而你就完全靠著一句薄弱的佛號!你要走出妄想、走出業力,才能面對彌陀的光明。這個時候你如果加一個理觀,你不但憶念佛號,還能夠迴光返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像鏡子一樣,這個鏡子跟灰塵是最容易理解的。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看到灰塵,馬上撲過去,怎麼樣?去消滅灰塵。這糟糕了。你想要消滅灰塵,那你的人生就沒完沒了了,就是“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你臨命終,你抱著消滅灰塵的角度去往生,你就很難往生。你怎麼去消滅灰塵呢?你不是帶業,業力你說帶就帶啊?弄得不好它把你帶走,不是你把它帶走。
但是,你如果說,欸,咱們先不管灰塵,我這邊怎麼樣?安住鏡子,我站在鏡子的角度來看灰塵。這個就不一樣了,對不對?你鏡子剛買來的時候有灰塵嗎?沒有灰塵。灰塵是生滅變化的。你要做的不是把灰塵消滅。印光大師說,你想要消滅灰塵,你就沒有辦法往生了。你應該怎麼樣?“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不要管灰塵了,你怎麼能夠消滅灰塵呢?灰塵是你可以消滅的,那你就不是想帶業,你是想消業往生了。
所以諸位!你到底是要面對灰塵,你還是想要安住鏡子,你最好現在先想清楚,因為這會影響到你臨終的正念。你就從現在開始拜懺,拜三十年,如救頭然,你灰塵都沒辦法消滅,你還是要面對灰塵,你消滅的是一小部分的灰塵,臨終還得面對灰塵。這個是智慧的問題,這不是事修的問題。所以往生是智慧的問題,不是靠你的行力。因為你要在短暫的時間,去面對你無量劫所留下的妄想跟業力。對,沒有錯,它不一定傷害你,但是如果你跟它互動,那就不一樣了。
第六意識你也可以安靜地走過第八識,你也可以跟第八識互動。但是你要跟它互動,那就沒完沒了。第八識就喜歡你跟它互動,你去刺激第八識,第八識就刺激你。你要去處理灰塵,灰塵也想處理你。但問題是,灰塵是熟境界,你往生的正念是生境界。你在佛堂用功,一天只用兩個小時,但是你創造了二十二小時的灰塵,結果你就失敗了。所以消滅灰塵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應該是安住鏡子,不是要消滅灰塵。所以這個修行就在一念之間而已。
很多人說,往生到底容不容易?答案是:可能很容易,也可能不容易。你的智慧要不夠那就很難,你要智慧夠那也就不難。所以這個“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這個般若的淺深就是說,同樣的佛號有不同的賞賜。所有東西都有不同賞賜,這個就是智慧的問題了。同樣的法門,你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