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第68集《妙法蓮華經》

是吧?所以眾生是互相討來討去。《楞嚴經》說這個討,它不會討得剛好,它討的超過,你知道嗎?就是說,你欠他,他討超過了,下輩子你又去討,所以討來討去大家都別出去了!就這樣子。

那你現在說,好,我業力到此為止了,那你就開始要化解業力了。就是不管你怎麼樣,我不跟你互動了!這個時候,把這種帶有業力的煩惱拉到真如本性的法水來,先把業力釋放,稀釋掉,先把它洗掉。真如本性裡面有業力嗎?沒有,對不對?“一念心性本來清淨。”你把這個思想多念幾遍,把業力稀釋掉以後,剩下妄想就好處理了,那就是一個生滅相。所以我們必須把所有的妄想都拉到一念清淨心來,先把業力釋放掉。你如果站在業力的對立面跟它對著幹,你一定失敗。我們面對妄想沒有問題,但是妄想後面有業力,你就無解了。你看多少做母親的,你明明知道你兒子在騙你,你還是把錢掏給他。這很簡單嘛!事後你非常起煩惱,但是下一次你還是把錢給他,就這樣子。因為這背後有業力,業力就沒有道理可說了,因為你欠他的。

,!

也就是說,你今天不修真如,那你人生就很被動,你就等著業力來修理你了。說白了就是這樣子,你就準備還債了。你要還不起,你就起煩惱了;那你起煩惱,你又不甘心,又造業。好,那就是輾轉相續了,那這個人生就沒完沒了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今天要以真如本性做一個停損點?就是說,過去不管怎麼樣,你把所有的問題都拉到真如本性,先把業力釋放,稀釋掉,剩下妄想就好處理了,因為它是生滅變化的。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它很快就消失掉。

我們看最後一題,第四題。

【學員提問】如果我們隨緣弘法時,因不識眾生根機而推薦了《法華經》,導致眾生對經典的誤解,是否也要擔負因果?

【師父答疑】因果是這樣的,看你是站在什麼角度。但是我們不講方便門,我們講真實義好了。

按照佛法的真實義,因果的建立是“心作心是”,你的心造作業力,你的心變現果報,妙因妙果不離一心。所以宗喀巴大師解釋佈施度,他講得很清楚,什麼叫佈施?他不約外境。不是說我今天送給十個人蘋果,你送給一千個人蘋果,你的佈施比我強。它不是這樣安立的,這種思想是很低階的。佈施約能佈施的心,是約心安立的。你是一個貧窮人,你佈施一個蘋果,比有錢人佈施一百個蘋果來得大。它是約心安立的,這是第一個。我們首先知道什麼叫諸法因緣生,是心為業主。這第一個。

你知道以心為主的時候,就是說,那就各造各的業了。你當初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的發心是正確的,是善心,然後你做你的合理的判斷;你面對的境,你當時也覺得說,這個人是可度的根機;心境和合,你的業就是善業了。就好像說,你護持一個孤兒院,每一個月寄三千塊。這孤兒院裡面後來出了一個殺人犯,你覺得你要負這個因果嗎?你不必。你當初護持孤兒院的時候是一念善心,心境和合,從唯識的角度它已經形成一個種子了。至於眾生,各造各的業,他未來是怎麼樣,不是你可以控制的。

當然佛陀講,你要弘法觀機,就是說你要判斷一下。你要把《法華經》介紹給他,你要先判斷這個人有沒有可能會排斥。一般來說,《法華經》人天種性的人不會排斥的。:()妙法蓮華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