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無二如”,因為你今天是站在真如的不生滅心來起修的。當然,你要講因緣所生法,那一百個人修佈施,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這種心外求法修來的東西,那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不可能說你修的佈施跟他修的佈施功德完全一樣,不可能的。
但是真如,因為你是稱性起修,它沒有什麼過去、現在、未來,你只要能夠安住真如,它是超越因緣、超越時空的,所謂的“十世古今,始終不離當念”。
就是說,諸位!你現在用一念心性來修學,叫做信解、觀照,信解真如、觀照真如。諸位!等到你成就初地以後,你還是信解、觀照。那你說這兩個所觀境有沒有一樣?完全一樣。你不能夠說我凡夫修的這一念心跟我成佛的心不一樣,不可能!只是怎麼樣?它的量不同。它的本質是一樣的,就是你現在用文字來信解、觀照你這一念清淨心、菩提願,跟你成就初地的時候,它的本質完全一樣。就好像說,你看到初一的月亮跟十五的月亮,是同一個月亮,只是十五的月亮它的量比較圓滿,它的數量比較大,但是本質完全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說你對真如的修學,是沒有管什麼佛世、滅後的了。真如本性它根本不怕什麼五濁惡世,因為它是迴光返照,它是回到你生命的原始點。那你要從因緣所生法的角度,那這個環境就很重要了;沒有一定的環境,有些法是修不起來的。但是你的真如本性,它是超越時空的,所以佛滅跟佛世的功德完全一樣,都是蒙佛授記,完全一樣。這一點要知道。
己二、明授道之師功深福重 分二:庚一、長行;庚二、重頌
前面的“稟道”是指自受用,自受用兩個目標:聞持、隨喜。這以下就講得更廣了,講到自行、化他了,整個授道包括自行跟化他。這個地方有兩段。
庚一、長行 分二:辛一、別明;辛二、總明
辛一、別明 分二:壬一、明現世;壬二、明來世
這個別明指的是各別的相狀,就是人有上下、時有現未。這個人有上品法師、下品法師,這個時間點有佛世跟滅後,這個就有差別了。前面的“稟道”是從自受用的角度,佛在時跟佛滅後是完全一樣,但是要講利他的角度,那這個因緣就不太一樣了,就有上品、下品的差別,有現在、未來的差別。就別明。
壬一、明現世
就是佛在世的授道法師是怎麼情況。
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
,!
這個地方我們先分成三大段,就是總說、別明跟結示。
總說又分成兩段:第一段是標示修學方法,第二段是列明過去因緣。
先看第一段的總說,“標示修學方法”。
那麼《法華經》的修學方法,從自利利他的情況來說有五種,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五種法師。這五種的修學,比如說讀誦,也不一定要讀誦整部經文,只要一偈一句,一個偈頌。一個偈頌是能夠詮釋一個完整義理的最小單位,你不能只受持半偈,因為這個義理不完全。比方說佛陀講中道,講“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這是不完全的,它一定有下一句,“佛子行道已,來世得作佛”。你要講真空,一定要講妙有。所以它的最小單位就是一個偈頌,就是四句偈,這樣子能夠把整個義理完整的表達出來。
你對於四句偈以上的經文產生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是第一個,就是透過這五種法門來修智慧。
這以下修福德。
或者說你必須怎麼樣?對於這個《法華經》的妙法,敬視如佛。心存恭敬,猶如見到佛陀,修十種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