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章 第58集《妙法蓮華經》

的轉折點就是跟佛陀相遇。你現在見佛不禮,那諸法因緣生,佛陀的心是大悲,但是佛種從緣起,雖然大悲,如果落入因緣,那就有親疏遠近的差別。所以就我們凡夫來說,我們重點還不適於那種去管大人的這些報身佛,我們重點是管這些到處流浪小孩子的應身佛。那麼應身佛要結緣,就是透過身口意的皈依,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跟意業的觀想跟讚歎。所以這個地方是很重要的,就是我們跟佛陀結緣,是栽培未來得度的因緣,因為應化身對我們是真正的重要的。所以,“其父憂念,四方推求,求之既疲,頓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娛”,這個是真正對窮子有幫助的應身佛。我們往後看就知道。

這個地方講出了這個長者的父親的身分。

這以下說明第三段,“父心憂念”,他的心情憂念。

而年朽邁 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 死時將至

痴子舍我 五十餘年

庫藏諸物 當如之何

我們講應身佛管的是凡夫跟二乘,他內心“而年朽邁,益憂念子”。應身佛當然是有生有滅,他示現生、老、病、死,所以他感到他的一期的教化即將結束,內心更加憂念這些流浪的兒子,所以“夙夜惟念”,不管是白天,不管晚上,不斷地思念一件事:“死時將至”,我一期的教化即將結束,而“痴子舍我,五十餘年”,這些善根沒有成熟的、這些一天到晚打妄想的愚痴的眾生,在六道輪迴裡面打轉。而我的“庫藏諸物,當如之何”?我這個一念心性本具的功德,不知要畢竟付託何人,我這個大乘佛法的法脈不知如何地傳承下去。

這說明應身佛的憂念。就是說,我們不斷地打妄想,不斷地流轉生死,其實佛陀看在心裡面是非常憂唸的,非常擔心的。

我們看第四段的“子到父城”。

爾時窮子 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 從國至國

或有所得 或無所得

飢餓羸瘦 體生瘡癬

漸次經歷 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 遂至父舍

我們講善根的互相感應,這個窮子的善根跟佛陀的憂念終於感應道交了。感應道交以後,這個窮子就開始為了追求飲食、離苦得樂的關係,“從邑至邑,從國至國”,經歷了六道輪迴裡面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經歷了六道的所有果報。

這當中“或有所得,或無所得”。“或有所得”,得到是什麼呢?有漏的善法。他透過持戒、苦行、禪定,能夠得到暫時的離苦得樂,暫時的溫飽。“或無所得”,指的是對於大乘的無漏的善根,無所增長,因為他長時間沒有遇到佛陀,沒有佛法住世。所以,進步的是善法,但是退失的是大乘善根。所以他的結果,長時間輪迴下來的結果只有兩個:飢餓羸瘦,體生瘡癬。雖然他不斷地修善、持戒、修苦行、修禪定,但是缺乏大乘的中道法食,所以“飢餓羸瘦”。但是迷於我空之理而生起見思的煩惱,所以身體產生了面板病,瘡癬。

漸次地經歷如是的輾轉窮困以後,終於善根成熟了。我們講過,善根成熟就是出世的善根成熟,那麼終於跟父親見面了,“傭賃展轉,遂至父舍”。由於他修外道苦行,外道苦行雖然不是正道,但是它對我們的出離心是有幫助的,所以它某種程度加強他出世的善根。這個出世的善根達到一定的程度以後,終於感應道交了,所以跟父親終於在兩千五百年前見面了。

這一段等於是說明了這個兒子的“舍父逃逝,久住他國”。

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大乘善根怎麼會退轉?

,!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說過去,在清朝有一個年輕人叫王鼎實。這個人年輕的時候聰明強記,非常聰明,而且讀書的時候可以一讀過去就不會忘掉,所以十六歲就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