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章 第61集《妙法蓮華經》

就的出世的善根,包括出離心、菩提心,叫做藥。就是你修四諦、十二因緣、六度,會幫助你產生出離心、菩提心,這樣子對我們心中三界的煩惱跟業力,對這種病痛有對治的效果,叫做藥。

其實五乘的眾生都叫做草。就是說,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草,但是草中有治病功能的叫做藥,所以我們三乘人同時是草、同時是藥。但是人天乘只能叫做草,它沒有藥的功能。所以藥草就是包括五乘的善根,都叫做藥草。其中三乘的善根,特別是草中又帶有藥的功能,叫藥草。眾生依止五乘佛法的修行證果,就好像草木依止土地的生長跟雨水滋潤一樣,它能夠既生又長,故說〈藥草喻品〉。

〈藥草喻品〉當然主要講兩件事情。這個草,它生長在大地上,對不對?它為什麼生長呢?當然是佛陀的法雨教化。你沒有依佛法你怎麼修學呢?雨水降下來以後,這個草木往上生長,就是事修,它得到它應該有的因果。但是它的根往下發展,它能夠趨向真如,這強調理觀。所以整個〈藥草喻品〉講到這個草木的善根,講到兩件事:第一個,向上增長;第二個,向下安住。就講這兩件事情。而這兩個是同時具足相應的,同時發生的。講這個觀念。

,!

我們看第二個,經文要義。

二、經文要義

本經前“法說一週”,上根舍利弗領解,佛即為述成,乃至授記。今“譬說一週”,中根四人信解,並自述“窮子之喻”,故佛今說〈藥草喻品〉,以述成印可。

文中略有二義:(一)無差而差:一雨一地雖同,而三草二木,生長各異。喻佛教雖同,而五乘眾生髮心及善根有別。(二)差而無差:三草二木,種雖有別,同是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謂佛教雖以五乘教法,普攝一切萬行,而萬行終歸一心,所謂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彰顯圓教統攝諸法,一心統攝萬行。猶彼一切差別草木種子根莖枝葉,皆為一雨所潤,皆以大地為所依故。

我們把整個〈藥草喻品〉的經文大意做一個說明。本經在前面的〈方便品〉當中,佛陀是直接用法義來開顯權實的關係,叫法說一週。那麼從法義上得解的是誰呢?上根舍利弗尊者。所以佛陀馬上為他授記。就是你只要具足理觀事修,只要是安住真如而生起的修學,你就有成佛資格了。

到了譬說一週,中根四人信解,就是聲聞四人,“並自述窮子之喻,故佛今說〈藥草喻品〉”。窮子之喻就是說明自己的理解,從他自己的回家工作的事修,到最後繼承家業的理觀。所以只要你理觀事修都具足了,佛陀也是述成印可。

對中根四人的信解述成印可以後,佛陀等於做了補充。就是說,其實理觀事修是不可以分開修的,不能夠說先工作再回家,這個是鈍根人的修法。所以佛陀又補充了兩個觀念:一個是無差而差,一個是差而無差。

無差而差,它的重點在那個差字。無差就是同一片大地、同一味的法雨。為什麼產生差別呢?那就是因為事修不同。你看,同一個雨水、同一片大地,但是孕育出三草二木,有小草、中草、大草,有小樹跟大樹。各自生長,比喻佛教當中雖然同樣一念的中道實相的心性,但是五乘眾生因地的發心,還有他對佛法領解的淺深有所差別,所以無差而差。這個當然跟你的環境、跟接受的教育有關係,所以從事修來說是無差而差。但是,眾生只要能夠靜下心來,迴光返照,就變成差而無差。不管你追求的是人天的快樂、二乘的涅盤或者菩薩的功德,只要你迴光返照,就是同樣一念心性。

所以“三草二木,種雖有別,同是一地所生”,同是中道的實相所滋潤。佛教雖以五乘教法統攝一切的萬法,但那是從事修的角度,一心開出萬法。從理觀的角度,其實萬行是迴歸一心的,“所謂皆以如來滅度而滅度之”。只要你接受佛法,佛法遲早會讓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