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章 第52集《妙法蓮華經》

足,他可能親近的道場是一個做事的,做義工的,但是對他也可以講。為什麼呢?這個人雖然慧根不夠,但是信根具足。這個人過去生曾經親近過億百千佛,也不一定說一定是親近到正法,也可能像法,也可能末法,總之他過去生曾經學習過佛法。而且植諸善本,他對大乘善法栽培過善根的,而且這種善根深心堅固,這種信心特別堅固。“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就是說這個人今生可能懂得不多,但是過去生有善根。

蕅益大師說,怎麼知道這個人過去有善根呢?“聞深妙法,歡喜信受。”

我就遇過這種人。我以前在紐西蘭上課,有一個人坐在前面,我講《彌陀要解》的理觀,我看他聽得很專注,下來以後我說,你聽得怎麼樣?他說他都聽不懂。他坐兩個小時,他說我聽得很高興,但是聽不懂。信根具足!他覺得這個法好,就是他這個人有信心沒有智慧,但是也可以,這種人也可以講。就是說,過去生有栽培善根,但今生栽培不夠,但是這種人他可以聞大不謗,也可以。今生善根栽培圓滿的那當然最好,或者說今生智慧栽培不夠,但過去生有栽培善根,而且善根堅固,也可以,這兩種人都可以。今生的慧根、過去的信根,其中一個都可以。

寅二、上下一對

我們看寅二的上下一對。

若人精進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為說

上下,就是這個人對上恭敬三寶,對下慈愍眾生,這個人是修福修慧的,也可以宣說。

先看對下,對下慈善。這個人對下特別精進。怎麼精進呢?“常修慈心。”這個人大悲心特別重。重到什麼程度呢?“不惜身命。”為了利益有情,乃至於可以犧牲生命,“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身求安樂”。這悲心能夠重到這種情況,是可以宣說的。

看第二段。

若人恭敬 無有異心

離諸凡愚 獨處山澤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前面是講對下,這講對上,對三寶。若人對三寶具足恭敬心,而且是“無有異心”,特別的虔誠專一,絕不動搖。第二個,“離諸凡愚,獨處山澤”。他不喜歡跟那些凡夫俗子一天到晚種種的戲論,所以他喜歡遠離憒鬧,好樂寂靜,來修學佛法。這種人“乃可為說”。

蕅益大師說這一對是什麼呢?就是福慧一對。精進修慈表示這個人福德廣大,離諸凡愚表示這個人修學智慧精進。要麼修福,努力地修福,修到不惜身命,常修慈心;或者修慧,“若人恭敬,無有異心”等等。這種人福德、智慧,具足其中一個都可以宣說。

寅三、內外一對

看寅三的內外一對,看第一段。

又舍利弗 若見有人

舍惡知識 親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這個內外。內,內護戒行;外,外近善友。這個人他對外喜歡親近善知識。“又舍利弗,若見有人,舍惡知識。”有些朋友是整天跟你吃吃喝喝,談笑戲論,就是增長放逸、空過時光的這種人,你真的要修行,你要保持距離的。第二個,親近誰呢?親近同參道友。這個人經常可以跟你討論佛法,彼此互相地學習,我們可以依眾靠眾。所以他對朋友開始選擇,表示這個人已經有一種增上的心情了,這第一種,外求善友。

再看內。看經文。

若見佛子 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 求大乘經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第二種,他對於菩薩的戒法,特別十重——殺、盜、淫、妄、酒,說、毀、慳、瞋、謗,能夠持得清淨如明珠。菩薩戒能夠持得好,這個人基本上兩種功力是不錯的,一個觀照力,一個誓願力。他能夠有觀照力跟誓願力的加持,把十條戒持得很清淨,而且他不止持戒,志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