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章 第123集《妙法蓮華經》

行了。這種人為什麼叫福報大、生死業障重?就是這樣,因為你安樂以後,你增長了受、想二蘊,你的六根開始鬆散。

解脫道剛好要相反。解脫道第一件事情,都攝六根,沒有例外。你要把所有的心力都集中起來,因為你不可能浪費太多的心力。你今天攀緣吃的,攀緣住的,攀緣睡的,你的心光外洩,你根本沒有能量去專注在所緣境了。所以解脫道必須要集中你所有的心力,把六根都攝起來,而安樂道剛好是放鬆六根。

這個大施主,他竟然能夠讓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放縱自己的感受跟想象,到晚年的時候還可以幫他們收心而成就解脫道,這個是難能可貴。所以他這個人就不是隻有佈施而已了,這個人是大悲善巧,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做這種佈施當然是不可思議的,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佈施。

那他這個佈施要跟誰比呢?我們看下一段。

癸四、正式格量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只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知。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轉聞法華經隨喜功德,尚無量無邊阿僧只,何況最初於會中聞而隨喜者,其福復勝無量無邊阿僧只,不可得比。

我們正式把這兩個做個格量。

“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分明”就是我非常明確地告訴你,這個大施主,他一開始用世間安樂的資具來佈施給四百萬億阿僧只世界的六道眾生,供養他們財物、珍寶,乃至於宮殿、車乘等等,使令他們滿足一切世間的快樂。那麼到對方八十歲以後,為他講四諦、十二因緣,使令他們成就阿羅漢的出世解脫。但這種功德比不上第五十個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的這麼個情況。

這個第五十人是什麼意思啊?就是有第一個人,這個人是去聽現場的,他到了講堂去聽,親自聽法師說《法華經》。這第一個人。他聽了以後,一念地隨喜。當然,這個隨喜包括信解、觀照,這是觀行位的隨喜,不是一般的隨喜。他成就觀行位的隨喜,出去以後把這個道理扼要地告訴第二個人。第二個人也是隨喜,再告訴第三個人,第三人也產生隨喜……那麼一直講講,講到第五十個人。這第五十個人只是隨喜,他沒有再往外說法了,他只有自受用,所以第五十個人相對第一個人來說,法味最薄,功德最弱。

我們就不要用第一個來比了,就用第五十個人來比好了。這個第五十個人,聽到第四十九人告訴他《法華經》的一佛乘思想以後,他也產生一念隨喜。那麼,這個大施主的功德與這第五十人的功德相比,“乃至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就是這個大施主的功德根本就趕不上這個第五十個人。

阿逸多!這個輾轉聽聞的第五十個人,由於輾轉聽聞《法華經》而產生一念的隨喜,尚且功德是無量無邊,就這個人是法味最薄、功德最弱的第五十個人,何況是在法會當中最初聽聞而生一念隨喜。這個人法味最濃、受益最大,那麼這個功德就更加的超越前面的大施主,無量無邊阿僧只不可得比了。

蕅益大師對這段經文,他講一個開示說,為什麼一念隨喜能夠超越這麼廣大的佈施呢?他說:“充此一念,必當盡虛空界,盡未來時,普度一切皆令成佛,最後功德不離最初一念故也。”他說你不要小看一念隨喜。這個一念就是很短暫,他在內心的黑暗當中,無量的黑暗當中,出現的人生第一道光明,這才知道:哦,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原來打這麼多妄想是白打了!因為這個妄想都是暫時的,因為你本質是清淨的,總有一天這個妄想會消失的,就達妄本空。所以你一念跟真實的心相應的時候,你未來就可能去跟法身相應。因為一念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