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授記,這以下講到五百弟子的授記。佛陀說,五百弟子在未來世當中也是“當作佛”。那麼他們的佛號呢?也是跟憍陳如尊者一樣,都叫普明。而且,這五百弟子更微妙的地方,叫做轉次而授記,就是前前給後後授記。怎麼個授記法呢?佛陀說,比方說,我滅度之後,“某甲當作佛”,那麼“其所化世間,亦如我今日”,跟我的情況完全一樣,包括佛名、國土、眷屬都一樣。國土的莊嚴,還有佛菩薩的神通力等等,乃至於正法、像法、壽命,這個法運壽命完全一樣。這個地方也不可思議。包括五百弟子,包括千二百弟子,未來成佛以後,同一個國名,同一個眷屬,乃至於同一個壽命。
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聲聞弟子的修學是比較單純的,他們發了願;因為你一個國土是同願同行,所以這個五百弟子,包括後面的千二百弟子,所發的願都一致。
我們看菩薩成就初地以後的方便道,有兩種跡象可循:
第一種就是,他後面的方便道有固定的模式。你看富樓那尊者,他九十億諸佛,他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現聲聞相說法。羅睺羅尊者,在後面的<授學無學人記品>,羅睺羅尊者成就初地以後,他要成就佛道,他也只做一件事,他發願,他經常做三世諸佛的長子。你只要有佛出世,我就做你的長子。他這生生世世就做這一件事情。
,!
但是,你看釋迦牟尼佛《本生經》,他就比較多元化。釋迦牟尼佛有時候做國王,做獅王,他做大富長者,他做兔王,做鹿王,做蛇王,各種相狀都現。
那當然,這就是每一個人的因地發的願不一樣了。就是有些人他發的願很單純,他今生髮這個願,來世也發這個願,他就遵循固定的模式在創造他的應身佛。有些人的模式是多元化的。反正應身佛就是,你發什麼願,你修什麼行,未來就出現一個什麼樣的相貌。
子二、頌總授一切聲聞記
迦葉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餘諸聲聞眾 亦當復如是
其不在此會 汝當為宣說
前面授完了五百弟子以後,佛陀就要為五百弟子以外的人授記。說“迦葉汝已知”,在座的五百弟子成就大阿羅漢的心自在者,乃至“餘諸聲聞眾”,一千兩百個弟子扣掉前面五百弟子,就剩下的七百個常隨眾,這些人有些在,有些是不在場。那麼佛陀說,如果是不在場的,你代我來跟他們宣說,他們未來的成佛“亦當復如是”,就是也是一樣,法號叫普明,國土、眷屬、法運、壽命完全一樣。
蕅益大師說,聲聞人跟菩薩是不一樣。雖然三乘共坐解脫床,三乘人進入涅盤的時候,成就我空,了分段生死的時候,真理是一樣的,他們的判教完全一樣,因為判教是根據無為法。但是他的權法,方便法門不一樣。菩薩重智慧,菩薩一般會廣學多聞,成就辯才。聲聞人他不廣學,他修禪定,他事修強。所以你看他未來成佛的時候,一般聲聞人的國土裡面會有很多的神通禪定的現象出現,這跟他因地的願望有關係。
但是你看釋迦牟尼佛就不一樣。釋迦牟尼佛,你看佛陀的戒律裡面,佛陀是嚴格不准許弟子們隨便顯神通的。除了有一個人例外,就是目犍連尊者,因為他比較知道分寸。就是你沒有利他的因緣,你顯神通,佛陀是要訶責的。乃至於你是阿羅漢,也是要訶責的。但是你看有的國土,他是開放你,你可以顯神通,遊諸十方國,供養諸佛,然後放大光明等等,這個就是不太一樣了。就是每一個國土的因地,發的願不同,他招感的眷屬不同,他們所好樂的法門也有所不同。當然方便道就是成熟眾生,莊嚴淨土。就是每一個人,反正你攝受你有緣的眾生,他攝受他有緣的眾生,十方諸佛就是各人攝受各人的因緣。
壬三、歡喜領解 分二:癸一、長行;癸二、重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