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章 第99集《妙法蓮華經》

己三、諸尼請記領解發願 分三:庚一、大愛道尼請記;庚二、耶輸陀羅請記;庚三、尼眾領解發願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二百三十一面,我們看己三的“諸尼請記領解發願”。

這一科是跡門流通的第四品<勸持品>。<勸持品>的大意是說,釋迦牟尼佛講完跡門正宗以後,把整個開權顯實的觀念講清楚了,也為諸弟子授記了,整個跡門的所謂的一佛乘的思想已經是圓滿了,所以釋迦牟尼佛也即將滅度。但是滅度前,佛陀對於未來末法時代《法華經》的弘傳,心中有所憂慮,因此他希望能夠趁他還在世的時候,與會的法身菩薩能出來發願來護持《法華經》的流通。

對未來, 佛陀為什麼會有所憂慮呢?這個地方有兩個理由:

第一個,《法華經》是成佛的正因,這個正因一旦傳承斷滅,那末法時代就沒有人可以成佛了。沒有人成佛,當然就沒有法寶,也就沒有僧寶,所以這個地方是事關重大。

那麼《法華經》為什麼是成佛的正因呢?諸位!大家聽了這麼多《法華經》,如果有人問你說,你最大的受益是什麼?只有一句話就講完了,就是建立佛陀的知見。就是說,從今以後,你看生命的態度、角度改變了。我們沒有學《法華經》,我們剛開始學佛法,叫做諸法因緣生。這個因緣是什麼?就是業力。所以我們在看人生的時候,是用業力去看人生的。這個人會快樂,因為他有善業;這個人會痛苦,因為他有罪業。

用業力來看人生有什麼缺點呢?你會把人生看成一塊一塊的。因為因緣法強調的是什麼?是差別相。你跟我不一樣,因為我們有不同的業力,我跟你也不一樣,那麼就建立了整個十法界的版塊,佛陀有佛陀的法界,眾生有眾生的法界。這樣子,從業力的角度我們很難看到法界之間的交集。這個就是因緣觀不足的地方,它把整個法界作一個區隔。

但是真如觀就不一樣了。真如觀是從真如的一心來看十法界。就是說,十法界其實是一念心念頭一動所變現出來的,說是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所以,我們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看佛陀和凡夫,那麼佛陀的功德莊嚴是如夢如幻,我們凡夫的業障深重也是如夢如幻,所以產生一種自他不二。也就是說,你用真如觀來看人生,你就跟佛陀站在同一個基準點。就好像說,如果今天一個離家出走的孤兒,他選擇離開家庭在外流浪,那麼他跟大富長者有很大的落差,他是一個貧窮下賤,大富長者那是一個具足大富大貴。但是,如果這個孤兒選擇回家,那麼他跟大富長者就是一家人,那是種父子關係,所以繼承家業變成怎麼樣?變成是遲早的問題了。

所以《法華經》的殊勝就是,它把我們一種向外攀緣因緣法的心,帶回到我們內心的本來面目,讓我們跟佛陀站在同一個心性的角度來看人生。那麼從今以後你會覺得,改變生命是沒有像以前那麼堅固,而是相對容易。因為一念心性本來就具足佛法界,本來就具足極樂世界,所以從一心的角度來看極樂世界,它已經不是十萬億佛土,你去看阿彌陀佛他也不是那麼的遙遠。所以整個《法華經》的核心思想,就是從真如而建立十法界。這個相對於我們過去從因緣建立十法界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點,而這也是整個成佛的正因。

所以,當整個真如思想在這個世間消失以後,就是這個《法華經》沒有了,那佛法就變成一種差別法了,就是佛陀有佛陀的法界,對我們來說是高不可攀。所以這件事情就是怎麼樣呢?事關重大。整個佛法的傳承裡面,成佛之道是關鍵,所以《法華經》一旦斷了傳承,那麼我們對因緣法,業力,只有兩種選擇:第一個,選擇接受,那你就走人天乘。既然業力不可改變,那我就怎麼樣?修善,讓自己活得快樂一點。第二個,你選擇逃避,就跟阿羅漢一樣。我用空性的法來把因緣法斷掉,進入偏空涅盤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