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二百九十三面。我們看癸三,問答顯勝。
這一科是講到<隨喜功德品>。<隨喜功德品>,等於是菩薩們聽完整個《法華經》的本門以後所得到的受益情況。
受益的情況基本上分成三大類,有深位菩薩的受益、中位菩薩的受益跟初心菩薩的受益,三種。我們看前面的<分別功德品>的前半段,主要是講到深位菩薩的受益,就是成就法身跟成就相似位,這是深位菩薩的受益。到了<分別功德品>的後半段,講到“現在四信”“滅後五品”,那講到中位菩薩的受益,就是觀行位。到<隨喜功德品>,是針對於初心菩薩。初心菩薩聽聞《法華經》以後,他的受益是什麼呢?就是一念的隨喜。
這個一念的隨喜,在我們的修學當中代表什麼樣的一種情況?我們作一個簡單的說明。
《大乘起信論》把我們內心的活動狀態解釋成“一心具足二門”。什麼叫一心呢?就是我們凡夫本具的跟諸佛所證的同一個一念心性,就是內心的本體。這個本體有兩個特色:第一個是清淨,第二個是具足。清淨,我們叫做自性清淨心。具足,就是自性功德力。這一念心性是通十法界的,不能改變的,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心性的本體是相同的,但是作用就有差別了。所以這個一心就具足了心真如門跟心生滅門。
真如跟生滅的最大的差別就是,一個是向外攀緣,一個是向內觀照。
當我們的心向外攀緣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出現了顛倒妄想,就是一種生滅的狀態。這個顛倒妄想所產生的生滅狀態,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了。所以,我們一個人會輪迴,其實主要不是業力。業力只是一個助緣,它影響了一種差別相。你一個人輪迴,你就是妄想打得很重,你的顛倒妄想的勢力非常強大。你今天攀緣的是善法,那你就往生到三善道,你攀緣的是惡法,那就是三惡道,這是從業力來區分。但是總的來說,一個人會輪迴,就是你妄想粗重。這是心生滅門的一種狀態,就是全真成妄。本來是清淨,本來是具足,結果就變現了生死輪迴的果報出來,因為你落入了心生滅門。
心真如門剛好相反。你透過理觀的智慧,正念真如,就出現了諸佛菩薩的功德莊嚴的妙用。也就是說,我們同樣的內心的本體,因為內觀跟外緣而產生了涅盤跟輪迴兩種差別的十法界的果報出來。
所以我們看淨土宗就很清楚了。你看一個人他一生,唸佛唸了一輩子,那他晚年會不會往生呢?最後五年就決定了,就往生前五年就決定了。如果他那個妄想停不下來,他對娑婆世界那種攀緣心停不下來,那這個就不吉祥了,那你這個佛號就沒有力量了。因為你這個能唸的心是根本,當你的心落入生滅門的時候,你那個生死輪迴的業力是非常強大的。
而淨土宗往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叫做帶業往生,我們必須讓過去所造的所有的善惡業力處在種子位,你不能不斷地去刺激它,不可以的。業力,當它是活動的狀態是不能帶走的,只有在種子位,在調伏的狀態,才可以帶走。所以,一個人到晚年的時候,他心沒有收起來,這個人基本上就不會往生了。因為你娑婆世界的業力都沒辦法處理,你怎麼能夠往生呢?你走不出過去,你就沒有所謂的開創未來這件事情了。
所以,淨土宗,怎麼把這個心生滅門收住,就是關鍵了,非常關鍵!這是每一個人的功課了,就是你怎麼樣處理你的無量的過去。這些過去,它本來是種子位,但是你不能去激發它。
當然,處理心生滅門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事修,一種是理觀。你說,欸,我可以不斷地念佛。沒有用的,沒有用。你用事相的對治,你肯定不是它對手。因為它是熟境界,我們唸佛是生境界。所以,你如果用“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的一種因緣對治,去強迫你的妄想停下來,你的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