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0章 逆境的袁紹,秉承公羊至理的太平道

天下離亂。

各方勢力犬牙交錯。

太平道,道家李門,奔走之盟,紛紛呈現。

有人斷了聯絡,摸不準劉牧這位天子的脾性,亦有人想要放手一搏。

襄邑睢水河畔,天子行轅。

張寧,一個女人,孤身持九節杖,邁入帳中證身。

劉牧身前桌案上擺放著一封密詔,一卷帛書,淡淡道:“孝烈帝敕封張燕為平難中郎將,什麼時候的事情?”

“幷州之戰前夕。”

張寧出塵脫俗,清冷秀麗。

直面天子而不敢抬頭,卻對所有問題都不假思索的回答。

“朕為何信你?”

劉牧端起茶盞,淡淡道:“黑山軍存續多年,朕未登基你們不來,朕登基你們亦不來,拿著一柄節杖,就想要求活?”

“望陛下明鑑。”

“黑山軍亦有難處。”

“當年陛下與孝烈帝更改天下兵制,以鎮國府製為準。”

“可黑山軍並未得到詔命改制,這封密詔便是孝烈帝給予太平道最後的御製。”

“自此,太平道前路渺茫,不知如何前行。”

“直到袁紹入冀,我們便乘機遷出太行,尋找曾經聯絡父親的大誰卒李宣。”

“此次董卓來兗州,道中之人在張邈身邊見到李宣,臣女才敢前來辯證己身,請求面見陛下!”

“臣女有罪,但太平道無罪,黃巾之人無罪。”

“望陛下明鑑符節,給予數百萬之民一條活路!”

張寧忐忑的跪在地上,雙手呈起九節杖。

天子劍她還給李宣證明己身,才得到准許前來面見天子的資格,而九節杖是孝烈帝賜下的持節信物,亦可為她證明。

因為大漢有制,使臣奉命出行,必執符節以為憑證。

九節杖,遠比中興劍,更能證明她的身份,以及太平道的忠誠。

“數百萬人?”

劉牧緩緩起身,接過九節杖。

衛覬,許褚,典韋盡皆死死盯著張寧,生怕對方行刺王殺駕之事。

張寧遍體生寒,叩首拜道:“請陛下明鑑。”

“致太平。”

劉牧用九節杖抬起張寧的臉頰,淡淡道:“你可知太平道的含義?”

“太平要術。”

張寧閉著眼睛,怯聲道:“又名太平清領書,聽父親說是于吉和宮崇所著,天下士人皆斥為妖妄不經,唯獨孝烈帝贊同此經!”

“錯了。”

劉牧再度問道:“你看過太平要術嗎?”

張寧睫毛顫動,說道:“父親臨終有言,無天子御製,不可閱!”

“朕告訴你。”

“太平清領書有云,帝王所以能安天下者,各因天下之心而安之。”

“故,君象天,象父,臣象地,象母,民象子,象和,則三者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體。”

“公羊教義,春秋定,哀之間,文致太平。”

劉牧收回九節杖,並將其拋給典韋,淡漠道:“所謂太平要術,只是糅雜道學,醫學,治國,儒學的一部公羊學說,故而取公羊《文致太平》為名,才有了所謂的太平道!”

“陛下聖明。”

張寧伏地再拜道。

“起來吧。”

劉牧抿了口茶,淡淡道:“你剛才說,黃巾數百萬之民,意思你們現在各州殘黨還在聯絡,可對?”

張寧起身恭敬道:“青州的管承,管亥;荊揚二州有不少人化為山越!”

“你寫一封信。”

劉牧思忖道:“遣人送入黑山軍中,有不服你之人,讓張燕送他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