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著逃離小山村,都想逃到外面去,都想為自己拼出一條活路來。”
“就算是在逃命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想過要丟下燕三娘,而是帶著燕三娘和她的弟弟一起逃跑。”
“剛開始的時候有糧食,所以燕三娘還有吃的,可後來糧食漸漸少了起來,燕三娘就開始沒有吃的。”
“養母是一個善良的人,可她的養父卻只想讓自己的親生孩子活下來,其實這也並沒有錯。”
“畢竟沒有吃的情況下,稍微大一些的人能活下來,可小的卻不行。”
“所有吃的都被養父留給了她的弟弟,於是燕三娘就這樣餓了幾天,任憑養母求情養父也不為所動。”
“他不覺得逃跑時沒有丟下燕三娘,也算是仁慈義盡,如今吃的本就不多,更不可能給她。”
“因為養父希望活下來的是他的兒子,於是便不可能把吃的給燕三娘這個養女團。”
“年幼的燕三娘其實經歷過很多,她其實已經懂得很多,幾天沒有吃東西,她也沒有鬧。”
“可她也不敢停下腳步,只能虛弱地跟在養父母身邊,養母看著虛弱的燕三娘很不忍心。”
李長安說到此處,眾人皆議論起來。
“其實也不錯了,至少沒有把她賣到某些特殊的地方去。”
“人都是自私的,想讓自己的親生孩子活下來並沒有錯。”
“只是想讓自己的兒子活下來,他也並沒有真正的傷害到燕三娘。”
“是能夠理解,只是因為我們是旁觀者。”
“若是我們自己的經歷,不知是否還能有這樣的胸懷去原諒。”
即便差點被餓死,也不捨得把手中的餅吃掉。
燕三娘是一個從小就懂事又善良的人。
李長安輕輕放下茶杯,隨後說道。
“可是在這個家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她的養父做主,養母即便善良,也做不了主。”
“即便她不停的祈求養父能夠給燕三娘一些吃的,可養父卻說東西已經不多,只能讓她的兒子吃。”
“就這樣,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沒有東西吃的燕三娘越發的虛弱,會拖累他們的腳步。”
“燕三娘什麼都不知道,因為她餓的頭昏眼花,頭重腳輕,完全沒有察覺到異樣。”
“養父終究動了要拋棄燕三孃的念頭,因為燕三娘身體虛弱,走不了太遠。”
“帶著她會拖累他們的行程,養父也根本不想帶著這樣的累贅繼續前行。”。
“於是他哄騙燕三娘,讓燕三娘站在那裡等他們,他們去給燕三娘打野兔吃。”
“年幼的燕三娘不懂得自己要被拋棄,雖然她過得很苦。可她卻還從未體驗拋棄的感覺。
“即便看著他們一家三口都走去,燕三娘也沒有懷疑自己要被拋棄。”
“說到底,她只是一個小孩,哪裡能說知道那麼多事情呢?”
“年幼的她靠在樹上,小小的眼睛看著養父母遠去的身影,她看到二人在前面拉扯。”
“她想睜大眼睛看去,可卻發現自己眼前越來越模糊,忽然發現養母就在她的眼前。”
“養母手上拿著一個小餅,她將餅遞給燕三娘,可燕三娘卻很懂事,卻知道這個餅是留給弟弟的。”
“因此她拒絕了養母,她不餓,她不吃,把這個餅留給弟弟吃。”
“可是她的養母卻一邊哭,一邊讓她吃,因為養母知道,這是他們給她的最後一個餅。”
“燕三娘將餅拿在手上,卻沒有吃,因為她想在等等,等她的養父母回來。”
“她想把這個餅給她的弟弟吃,誰曾料到,直至天黑,直至燕三娘感覺自己性命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