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燕三娘如今被餓的已經快要死去,她的養父母並不覺得她還能活著。”
“那個餅是他們為數不多的食物,可養母還是給她留了一個小餅做道別。”
“幼年時期的燕三娘恨極了,她希望自己是他們的親生孩子,理所應當的跟著他們。”
“可事實上,她不是,所以她沒有辦法跟著他們,也沒有辦法再繼續拖累他們。”
“於是她並沒有再繼續打擾他們一家三口,她懂事的悄悄轉身離去。”
“彷彿自己不曾來過這裡,彷彿自己不曾找過他們,彷彿不知道自己曾被拋棄過。”
“但是本就身處在饑荒年代,她一個瘦弱孩子,也根本就沒有辦法好好的活下來。”
“年幼的她手中既無存糧,也沒有銀兩,也沒有辦法打獵,只能依靠樹根維持生活。”
“可是漸漸的卻連樹根都沒有,因為飢餓的人太多,就連路邊的野草也沒有多少活的。”
“燕三娘也不敢去跟別人搶,她只是一個弱小的孩子,難免會被人打上主意。”
“使用這個方法,她維持了很久,她已經漸漸放棄活下去的希望。”
李長安說到此處,眾人皆議論起來。
“真的是看得人心裡酸酸的,這個年代活著的孩子太少。”
“很多人會將孩子賣了,很多人會易子而食,燕三娘是比較幸運的。”
“至少在那個年代,她活了下來。”
“一個人什麼都沒有,確實很難在那樣的年代生活下來。”
“想吃草都沒有拿什麼活?”
沒有得到過幸福的人,總是格外的期待幸福的生活。。
可殊不知,那只是另一段苦難的開始。
李長安看著眾人,繼續說道。
“可是忽然有一天,燕三娘看到一個同齡孩子手中有一個饅頭,燕三娘就一直盯著。”
“她一直看著那個饅頭,那個孩子估計也餓極了,但卻沒有把饅頭一口吞了。”
“看了許久,燕三娘實在沒忍住,便動手搶了那個饅頭,卻被那孩子父親追了許久。”
“在鬧饑荒的年代,那個饅頭代表的可不僅是一個饅頭,也許是那個孩子一天的口糧。”
“她只是一個孩子,那個孩子的父親再虛弱,也是一個男人,燕三娘又怎麼跑得過他呢?”
“直至他將燕三娘追到懸崖邊,燕三娘一直看著對方,她一邊後退,一邊吃下那個饅頭。”
“那男人再也不能忍受,於是向前走了幾步,燕三娘只緊緊握著手中的饅頭。”
“一邊狼吞虎嚥的吃著,一邊後退,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到了懸崖邊上。”
“那男人注意到了,但是他又怎麼會提醒這個孩子?如今饑荒年代,這饅頭代表什麼不用人說。”
“搶了這饅頭,就相當於讓那個孩子去死一樣,那男人可不是善良之人,當即就想讓眼前的孩子也去死。”
“所以有怎麼會提醒燕三娘,她已經到了懸崖邊上,燕三娘就這樣毫無防備的墜下懸崖。”
“她本以為自己必死無疑,畢竟懸崖那麼高,畢竟她如今瘦的只剩一把骨頭。”
“她不怪那個男人,她怪的是自己,自己搶了別人的饅頭,所以才被別人追了幾里地。”
“誰料到她雖然掉下懸崖,卻沒有死,準確來說,她也並沒有真的掉到懸崖底。”
“因為她掉在中間被峨眉派的無垢大師遇到,無垢大師終究出手抱住了那個在懸崖中的孩子。”
“無垢大師知道,亂世中有很多的孩子無家可歸,其實她也救不了那麼多。”
“只是那孩子掉下懸崖的一瞬間,她感覺自己心中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