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壽宴,傳說中死在大火中的宸太妃突然出現在宮中,拿著一封舊信狀告太后為了後位,用狸貓換走了她的兒子。
宸太妃狀告太后,乃是眾目睽睽之下,便是皇上想要將此事壓下都不行。當然,皇上也不想壓,不然皇上也不會當眾說出“朕受不起”這種引人誤會的活了。
便是沒有那句“朕受不起”,這事也壓不下去。
那可是皇宮,宸太妃能在宮中出現,要說沒有皇上默許,眾朝臣是不信的。
擅於揣摩帝心,被皇上一手扶持起來的寒門和文臣,像是聞到了血腥味的水蛭,紛紛上表請求皇上徹查,還美其名曰是還太后清名。
太后的孃家和背後的勳貴,也不是吃乾飯的,他們也站出來指責皇上,不應該聽信一個瘋婦片面之言,就懷疑自己的親生母親,此乃大不孝。
本朝以孝治天下,勳貴搬出孝道,皇上確實沒有辦法。可就在此時,當年設局引誘彭山賭博的混混,還有當年宮燈司大火的證人站了出來,直言自己做了虧心事、心中有愧,可礙於劉家權勢不敢發聲。得知宸太妃狀告太后換子,他們鼓起勇氣站出來,想為當年枉死的匠人討個公道。
當年給宸太妃接生的穩婆,也被找到了。穩婆全身癱瘓,只有頭能動,她出現在刑部,對自己被太后收買,用狸貓換走宸太妃皇子一事供認不諱。供出此事後,穩婆還要狀告劉家殺人滅口。
除了證人外,刑部還意外找到了,宮燈司當初失火不是意外而是被人縱火的證據。
人證、物證俱在,但太后不認!
“哀家是對宸太妃的兒子出手了,但哀家沒有換走宸太妃的兒子,你是哀家的兒子!”太后整個人像是老了十歲,她看著皇上,目光透著悲痛與無力,“哀家跟那個賤人有仇,哀家怎麼可能有全力扶那個賤人的兒子上位。”
皇上同樣很是憔悴,他痛苦地看著太后,“母后若沒有換走宸太妃的兒子,那宸太妃的兒子在哪?”
“哀家讓人處理了!”太后冷著臉道。
“屍首呢?”皇上問。
“這麼多年過去了,你讓哀家去哪裡給你找屍首?”太后無力又憤怒。
“那蘇青玉母女呢?她們又是誰的孩子?怎麼會與母后長得那麼像?”皇上又問。
太后沉默了片刻,道:“她是哀家妹妹的了孩子,她守寡在家,那個孩子不該存在,本該溺死。哀家的嫂子不忍,將她放在木盆裡隨水漂流,她命大被人收養了。”
皇上搖了搖頭,“母后,人證、物證俱全,你的這些話就是朕相信,天下人也不會相信。”
“那些人證、物證是真的嗎?”太后突然笑了,她直直地看著皇上,眼神像是刀子一樣能把人看透,“是天下人不相信,還是你不想讓天下人相信?”
皇上沉默不語,承認了太后的指控,“母后,這是父皇的意思。”
人證、物證確實是假的,是他按先皇留下的遺言炮製的。
劉家當年把事情做得太乾淨了,根本沒有留下任何證據。
當然,先皇在位時,就算有證據也無用。當時外族入侵,連奪十二城,朝廷需要劉家、需要太后背後的勳貴,哪怕先皇當初就知道是太后換走宸太妃的兒子,也只能隱忍不發,後來……
後來先皇的身體迅速衰敗,偏偏皇上當時還小。主弱臣強,皇上想要坐穩皇位,就離不開母族的支援。宸太妃背後的寒門,當時不堪一擊,根本沒辦法幫皇上穩住朝廷,先皇當作什麼也不知,帶著遺憾和對宸太妃的愧疚離去。
但先皇留了後手,安排了人將太后換子一事告訴皇上,還安排了皇上與宸太妃相認。
這些事以前不能說,現在卻不重要了。皇上也不瞞著太后,將先皇當年的安排,